第194章 魏王:我要当太子了(1 / 2)

魏王:我要当太子了

拿自己的命去赌别人的善良,这是最为愚蠢的事情。</p>

按照现在的情况分析,李承乾能感觉到,房玄龄暂且是没有行告密之事的。</p>

否则以二凤的性子,哪怕是说隐秘行事,也不至于连半点风声都没有。</p>

包括张阿难那边,也都没有半点动静。</p>

当然,如果二凤已经知道了。</p>

也不需要其他手段,只要李承乾返回东宫,参加祭祀的时候。</p>

一道诏敕下去,就能轻易软禁太子。</p>

假设房玄龄现在没有上告,谁又能保证他不会在祭祀的时候,对陛下上告太子谋反之事呢。</p>

届时,可就真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p>

反正不管事情怎么发生,李承乾都已经是决定好了。</p>

绝不可能返回长安。</p>

至于二凤生疑,疑就疑吧。</p>

此刻,看似风平浪静的长安城,实则已经是暗流涌动。</p>

皇宫官署。</p>

尚书省公廨中。</p>

房玄龄也在沉思对策。</p>

如果太子返回长安参加祭祀,那他要不要上告陛下,太子谋反之事。</p>

心中思索良久,房玄龄终究是轻叹一声。</p>

这个诱惑太大了。</p>

他是不可能忍得住的。</p>

那夜入宫错失了机会,这次祭祀怎么能再次错过。</p>

太子有两个选择,回或不回。</p>

房玄龄也需要准备两个应对方案。</p>

太子回,自然是告。</p>

若太子不回,则又要想些办法,让太子不至于走到起兵造反的道路上去。</p>

房玄龄不是权臣,也算不得奸臣。</p>

还没到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地步。</p>

他不想大唐的国力,尽皆消耗在内斗之上。</p>

好不容易才有今日繁华盛世,怎能为一己之私断送。</p>

说到底,还是不够狠。</p>

——</p>

魏王府。</p>

李泰眉头皱起:“听说东宫正在大肆购买各类粮草,辎重。”</p>

“还有大量的马车,马匹。”</p>

“太子这是想干嘛,他是真的要造反吗。”</p>

再是愚蠢,李泰也已经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p>

东宫这样的做法,很明显的是在备战。</p>

如果没有之前柴令武的提醒,李泰会以为是太子在为东征高丽作准备。</p>

可有了柴令武的提醒,李泰就要考虑到太子起兵造反这块了。</p>

“极有可能。”柴令武眉头上,也有几分紧张。</p>

真到了造反这一步,可就没那么轻松了。</p>

柴令武提醒道:“魏王,如果太子起兵造反,可能会在第一时间袭营。”</p>

李泰有些不敢相信:“你是说,太子起兵,先袭击本王军营?”</p>

柴令武分析道:“太子肯定是不敢打进长安的,他也打不进来。”</p>

“魏王军营距离太子军营,不过数十里地。”</p>

“如今天气炎热,将士操练皆不穿甲,若太子袭营,怕是会一击而溃。”</p>

“皆时得了魏王军营中这五千套甲胄,数千骑兵,太子有上万铁甲,恐成大患啊。”</p>

一万甲骑,放眼整个大唐,都是庞然大物。</p>

长安禁军十六卫,总共才多少铁甲,加起来恐怕都没有五千套。</p>

二凤是为了太子跟魏王的安危,把国库的库存都给掏空了。</p>

这要是全都落在太子手里,事情可真的就大发了。</p>

“你说得对,是要防备太子。”</p>

“这几日,太子军营一直在实行军演,恐怕就是为袭营作准备。”</p>

“若太子得了本王这五千骑,怕是连父皇都要感觉头疼。”</p>

“你速去传崔盛玉入城,此事我要亲自交代于他。”</p>

李泰顿时担忧起来。</p>

对于他来说,太子起兵造反,当然是个好事。</p>

这意味太子必然被废。</p>

可要是太子造反成功了呢?</p>

一万甲骑啊。</p>

当年父皇靠着三千五百玄甲军,就大破十万人。</p>

这一万甲骑,又要多少人才能制得住太子。</p>

李泰可没有忘记,除此外,侯君集也是太子的人。</p>

若太子带着这上万甲骑跟侯君集合并一处,那就有了四五万精锐之军。</p>

再行招兵买马之事,凑个二十万大军不难。</p>

大唐总共才七十万兵力,还要防守边关。</p>

这么下去,还真有可能会让太子成势。</p>

“不,立即备马,我亲自去一趟。”</p>

李泰有些紧张起来。</p>

要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就算能被封为太子,又有什么意义呢。</p>

指不定到时候父皇为了大唐社稷着想,在太子这样的威胁下,很有可能选择和平处理。</p>

这种可能性还是很大的。</p>

长安城外,魏王军营。</p>

单纯从兵源的角度出发。</p>

魏王军营中的骑士,在个体上要比太子更为优质。</p>

这些世家子,人人能识字,且从小习武,不缺肉食。</p>

尤其是在骑术上,个个娴熟。</p>

从综合各方面来说,是要压过太子的五千骑的。</p>

这也是魏王的底气所在。</p>

不过打仗这等事情,受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所影响,不是说谁的兵源更好就能取胜的。</p>

大帐内,崔盛玉正在跟房遗爱闲聊。</p>

比起太子那边军营的紧张气氛,这边相对来说就要轻松多了。</p>

原本是崔盛玉统帅这五千骑,后来李泰安排房遗爱过来。</p>

崔盛玉也就分了房遗爱两千骑。</p>

不过这对于崔盛玉来说,没有多大的影响。</p>

因为这五千世家子,全部都来自于五姓七望,作为五姓七望之首,清河崔氏长公子,崔盛玉对这五千骑有着很强的号召力。</p>

别的不说,五千骑内的上下军官,过半都是他崔氏族人。</p>

房遗爱也是出身清河,其实这军中还有不少都是相熟的伙伴。</p>

因此融入进来,也没什么阻碍。</p>

“魏王到!”</p>

随着一声吆喝,崔盛玉跟房遗爱赶忙出去迎接。</p>

李泰跟柴令武入了大帐后,李泰挥挥手,立即屏退左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