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晋王也要夺嫡?(2 / 2)

也就只有这三人,才有能力和可能,让她摆脱现在的状况。</p>

魏王没可能,因为魏王党都是世家之人,最为在乎道德伦理。</p>

想巴结太子,可太子根本看不上自己。</p>

也是,除了才人这个身份,还能有什么值得太子重视的呢。</p>

晋王,倒是个意外之喜。</p>

原本武曌抱着空军的心态去钓鱼,结果晋王这条大鱼,还真就上钩了。</p>

“可是我们要怎么帮助晋王呢。”</p>

春雪不解,晋王在宫外,夫人在宫内,见面次数屈指可数,谈何帮助筹谋。</p>

武曌自信道:“会有机会的。”</p>

——</p>

右金吾卫大将军府。</p>

回到府邸的李治,脑海里不由想起武曌的音容笑貌。</p>

少年慕艾,无可厚非。</p>

李治也并非是没见过美女,作为大唐晋王,在父皇,太子,魏王面前,他算不得什么。</p>

可作为嫡系皇子,李治的身份极其尊贵,可以说是站在整个大唐的巅峰。</p>

条条大路通长安。</p>

有人考进来,有人买进来,还有人打进来。</p>

然而李治出生,便在长安最高贵的地方。</p>

他的起点,是天下人九成九的人所达不到的终点。</p>

这样的身份,什么美色没曾见过。</p>

若是好色,什么美人不能得到。</p>

长安万国来朝,全世界的美女,各种类型,任君采撷。</p>

为什么就偏偏看上了父皇的女人。</p>

自然是因为给了他不一样的感受。</p>

李治不由想起,进行拓印,先行推广开来。”</p>

天工开物共有上中下三篇十九章,原本是十八章,但李承乾把《医药》也加了进去。</p>

《乃粒》详细记载了水稻的栽培技术,包括水稻的不同品种、种植的时令节气、育秧、插秧、稻田的管理等各个环节。</p>

除了稻和菽,还提及了黍、稷、麦等其他常见的粮食作物,介绍了它们的生长特点、种植区域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p>

还有农用设施等灌溉工具,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桔槔、辘轳等简单工具,发展到东汉时期的龙骨车。</p>

龙骨车是利用链传动来带动水槽内的刮板翻转从而将低处的水引向高处的灌溉机械。</p>

《乃服》主要为养蚕缫丝,从养蚕过程到缫丝工艺,丝的处理与加工。</p>

包括丝织技术,棉、麻、皮毛纺织技术。</p>

魏征之所以会想先行推广,主要是看到了太子设计的曲辕犁,得到陛下推广所带来的名声。</p>

经过这次死生大劫后,魏征对很多事情看开了许多,唯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名声。</p>

大唐百姓在种田这块,技术参差不齐,也没有什么统一的学习方式。</p>

一般就是父子相传,邻里交流,这就导致某些良田种植出来的粮食,不能达到丰收。</p>

精耕细作,里面也有很多的讲究。</p>

推广种田技术,或者说对整个大唐百姓种田方面的培养,也算是迫在眉睫的事情。</p>

天工开物的书籍上,可是包括了魏征在内的多名官员的名字。</p>

这等造福百姓的事情,尤其是惠及最底层,必然会在史书上留在浓厚的一笔。</p>

也怪不得魏征这么着急了。</p>

李承乾道:“好,那就请魏公立即上报陛下吧。”</p>

这就相当于把主要功劳给魏征了。</p>

对此李承乾倒没有多大在乎,他是太子,这些功劳对他来说,其实没有多大意义。</p>

相反,名声过大,陛下也会更加忌惮。</p>

包括现在,李承乾已经有所感受了,虽然陛下那边暂时还没有什么动静,可实际上在某些地方,已然是加强了提防。</p>

“谢殿下。”</p>

魏征喜滋滋的回道,这可是意外的惊喜。</p>

他相信在自己的劝谏下,陛下定会迅速进行推广。</p>

就在魏征准备离开时,李承乾叫住他。</p>

“还有一事,想同魏公商议。”</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