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瘟疫的来袭(1 / 1)

:瘟疫的来袭

岭南的冬季一向湿冷,这一年更是雨水连绵,接连数月的阴雨让许多地方出现积水。就在叶长歌忙于扩展税收改革之际,岭南多个乡镇突然传出瘟疫爆发的消息。

“少主,不好了!白沙镇、青丘村和附近几个地方都出现了瘟疫,病患人数正在迅速增加!”顾清霜手捧急报,面色凝重。

“瘟疫?”叶长歌眉头紧锁,接过文书迅速扫过内容,“发病症状是什么?”

顾清霜回答:“患者起初高烧不退,随后全身乏力,胸口憋闷,严重者数日内便气绝身亡。附近的医馆已经人满为患,可药材严重短缺,病情根本无法控制。”

叶长歌心头一震。岭南地处偏远,若瘟疫蔓延开来,后果将不堪设想。他沉声问:“盐场的工人情况如何?有没有大面积感染?”

“目前盐场的工人中也有感染者,但还在少数。不过瘟疫来势汹汹,若不尽快控制,整个岭南的盐场、商路甚至粮食供给都会受到影响。”顾清霜答道。

叶长歌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立即召集所有医馆的大夫,联络药商网络,同时向刘泰之递交奏报,寻求府衙的支持。我会亲自处理此事。”

为了尽快筹集药材,叶长歌召集了岭南药材商会的代表,在议事厅展开紧急商讨。

“各位,当前瘟疫已经爆发,百姓急需药材救治。我希望各位能够全力配合,将现有库存的药材尽数送往疫区。任何损失,叶家将全力弥补。”叶长歌语气诚恳,目光扫过众人。

然而,商会会长黄善和却迟疑着说道:“少主,我们当然愿意配合,但目前岭南的药材库存本就不足,再加上南洋的货船因为海上风浪迟迟未到,恐怕很难凑齐足够的药材……”

另一位药商也附和道:“是啊,最近各地需求量大,我们的货源也很紧张。如果把库存全调走了,恐怕之后的日子不好过。”

叶长歌冷冷一笑:“各位是在担心药材调走后会影响你们的收益?如果是这样,那我可以给你们保证,所有损失叶家补偿。但如果因此耽误救治病患,导致瘟疫蔓延,大家的生意还谈得上吗?”

这番话说得铿锵有力,众人互相对视,最终黄善和程,尽量兼顾各方利益。我们从白沙镇试点,如果成功再推广到整个岭南。”

在乡公会的试点过程中,苏锦瑟一直活跃在第一线,带领妇女组织筹备疫后的物资分发和病患安抚工作。她亲手制作简单的草药香囊分发给百姓,并组织妇女们编织竹筐、草鞋等生活必需品,为复耕队伍提供后勤支持。

一次分发物资时,一位老妪拉着苏锦瑟的手,眼含热泪:“夫人,若不是您和少主,我家这一代怕是就要绝后了。您真是我们老百姓的再生父母啊!”

苏锦瑟连忙扶起老人,温柔地安慰道:“您别这么说,帮助大家是我们的本分。只要您们生活能好起来,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

这样的场景屡屡发生,不少百姓自发地聚集在一起,为苏锦瑟唱起民间的感恩小调。

乡村治理的雏形逐渐成型,税收制度改革也随之推进。叶长歌提出的新税收方案主张减轻农户负担,同时简化税收流程,将税银直接用于地方建设。

白沙镇的乡绅们在初次听闻此事时颇为震惊:“叶少主真敢改革啊!这可要动不少人的利益。”

但很快,叶长歌便用实际行动打消了他们的疑虑。他向乡绅们展示了复耕后第一批农田的收益分配清单,以及复耕所用资金的详细账目。一位乡绅感慨道:“叶家确实是以公心办事,不枉我们全力支持。”

改革的成果很快显现:税收增加,基层治安改善,百姓生活逐步恢复。而叶家在百姓心中的声望也水涨船高。

就在税收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叶长歌接到了刘泰之的密信:“府衙对岭南盐场的税收有所减免,这与你们的瘟疫救援行动有关。”

叶长歌看着信函,心中隐隐有了明悟:“刘泰之这是在向我示好……看来,府衙的态度正在转变。”

顾清霜拿着信函分析道:“府衙支持我们,是因为看到了叶家在灾后重建中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可以以盐场为切入点,与府衙进一步合作。”

叶长歌沉吟片刻,目光坚定:“不错。岭南盐场是吴家的命脉,如果我们能获得府衙的支持,就能进一步削弱吴家的势力,同时让叶家在岭南的地位更稳固。”

疫后的岭南逐渐恢复了生机,田野上重新响起了百姓的欢笑声,商路上的车马也变得络绎不绝。而叶家不仅在这场灾难中赢得了百姓的信任,更借此机会扎稳了在岭南的根基。

在叶府的议事厅中,叶长歌注视着地图上的盐场和商路,淡淡一笑:“岭南的局势才刚刚开始,这场游戏,我绝不会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