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民心的力量(2 / 2)

叶长歌踏过零碎的战靴与血迹,目光扫视每一处布阵位置。他没有再像当初那样兴奋,“我们赢了”,而是沉着得多。胜利之后,最考验人的,是及时收兵、巩固成果。</p>

他与顾清霜并肩巡视防线:壕沟旁的新栅栏已经加固,伏兵阵地的草月布已收起,哨塔上立有刚换下的白旗,示意暂时的平静。穿行间,他们遇见守夜归来的民兵志愿者,一个个满身尘土,却带着自豪的笑容。</p>

“长歌,咱们守住了。”一名少年紧握长刀,激动地说道。</p>

叶长歌抬起警惕的目光,却只微笑:“是,也不止守住了。”他侧身看向随行的苏锦瑟和顾清霜,目光坚定:“现在,正是我们要稳固这块土地的时候。”</p>

经济战与战略防御的联合作战初见质变效果,残余联军暂退,但只是“败兵登山”,暂时收敛,他们的残局之声还在。这即将迎来更为关键的阶段:逐步反攻,清除残余敌对势力,并确保民心彻底归附。</p>

村里的铁匠和木匠一早就在战场边紧锣密鼓地修补壕沟与临时防御设施,将战时布阵的土槌更换为易于防守的槐木栅栏;妇女与孩子们靠运送水与清理现场残骸支援后勤。苏锦瑟率领商会工人搭建起简易军医站,为伤兵清创急救。</p>

她在村中中央设立粮医两项补给中心,表格整齐罗列在黑板上:谁领了补助、谁在轮值补给、谁在需要后勤调配。村民们自发排队、登记,秩序井然。她眉眼轻扬:“这是‘胜后建设’,并非怠惰。一个地方打一次胜仗,不如打通一次民心。”</p>

不仅如此,村内“岭南商盟户”也再次动员起来,新银锭兑换与批发配送也开始复苏。数十辆驮马载着丝绸、茶叶、香料渐次进场,民众重燃交易的信心。商会特批的银锭兑换点前排起长队,隆冬未绝的岭南山谷又恢复繁忙商贾的生机。</p>

叶长歌亲自坐阵,监督兑换流程,并在兑换区贴上条幅:“岭南商盟为山野筑梦,信义当立万民。”</p>

他轻拍每一位上来兑换的商人肩膀:“谢谢大家的支持,希望你们把信任带给每一条岭南小路。”</p>

经济与内务基础重整之后,下一步是对敌残部的收尾行动。</p>

顾清霜召集精锐斥候,将追踪情报投递到东岭幽谷北口的军营。该军营除废弃仓库、临时焚毁补给场外,仍有百余残兵驻守等待命令。他们的粮尽箭空,士气低落。然而直到今日,仍未有统一撤退指令,混乱与恐慌交织。</p>

叶长歌命令与之形成战略包围的村寨代表马咱岭、玉溪寨组成联合斥候队,在夜晚包围幽谷营地。与此同时,他安排了声东击西的分散战术:同时制造声响与火光诱导敌军出动,另一路斥候从山脊绕后,意图将其一举俘获。</p>

深夜,火把沿着预设路线点亮,道路弥漫烟尘,锅碗瓢盆敲击声让敌军以为遭遇攻城,纷纷出营。另一队趁机断绝退路后发动突袭,包围之后营者不多,一时间乱作一团。</p>

叶长歌不发一言,只举旗示意:“放下武器者留下,拒绝者自便。”最终只打死几人,多数俘虏被劝降。</p>

这个战果未被广泛宣扬,但获益于紧密情报联络与诱敌策略,让“剩余联军阵地被悄然收复”成为真实的事实。</p>

与此同时,苏锦瑟与各村寨代表轮番开会,整理资源分配。他提出新的联盟模式:“秋收补给季开始后,愿每个联盟村寨都按产出比例领取救济粮,同时协助交换贸易物资。”</p>

她还秘密组织一批商会使节,赴梁啸山与黄玥残余区域,递送“商盟契约”,其中包括和平条款:若愿割让领地、归顺岭南商盟,所获粮银与护卫队援助同步用。</p>

当日深夜,有四名白花花的马队押着条契,挂着新银锭与粮票,从黄玥领地边坡寄回岭南。使节报告说,寨中上下终于呼吁:“再不投降,我寨必亡。”</p>

这一行动既保护村庄后方,也以和促修复,充满妥协与现实智慧。</p>

此时村里主集市广场举行了一场“胜胜庆典”。火把架起,篝火跳跃,鼓乐响彻夜空。</p>

叶长歌与苏锦瑟共同登上简易舞台。他宣读盟约:</p>

?农产与商产回报按贡献分配;</p>

?新银锭逐步替换旧银票;</p>

?所有职守民兵获得退休补贴与粮银保障;</p>

?商旅入盟将获得护送权与市场定价保护。</p>

民众起哄,火把的人影映照他们欢悦的脸庞,笑声与掌声回荡在峰谷之间。</p>

苏锦瑟引人侧耳:“在那笑声里,我看见了真正的和平。比刀剑厉害的,是你赢得了他们的信任。”</p>

叶长歌却目光越过人群,望向远方云层之际:“风暴消退了,但云还在翻涌。下阶段,我们要把这里打造成岭南真正的中心,不光能守住,更要吸引更远的盟友。”</p>

他转身走向硝烟与火把交织的夜市,不再言语,只靠脚步丈量自己守护的土地。</p>

这场敌我全面对抗的胜利,不是最高潮,而是更艰难篇章的开端。夜已深,但所有做梦的人知道,属于岭南的日子,还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