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定量缩减开始(2 / 2)

因此被怀疑的人还是何大清,只可惜手里没有证据,何大清也不会承认,聋老太太也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对易中海的报复就简单粗暴多了,那就是明目张胆的给他抖勺,有那么一段时间,易中海都是从家里带饭去厂里吃……

久而久之,何大清将这群人当空气,这群人也就将何大清当空气了,一时间倒是彼此相安无事。

只除了贾张氏因为贪婪和嫉妒,时不时的就蹦在何大清面前蹦达几下,虽然每次都讨不了好,但却是屡败屡战,就像是个打不死的小强。

四合院里的其他人,基本上非必要都不跟何大清之间打交道。

59年,正式进入了三年大饥荒的开始阶段,物资供应越发紧张了,59年春天,首次粮食定量减少的通知来了。

原本商品粮供应定量为重体力劳动者每人每月供应55斤,而在轧钢厂里上班的,基本上都属于重体力劳动者,虽然家里其他人的粮食供应要低一些,但有了重体力劳动月供的贴补,一家人还算吃得饱。

但现在粮食定量按比例下调之后,几乎家家户户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起来,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就连领导人的定量都减少了,普通老百姓就更得响应号召了。

四合院里最难过的是贾家,因为他们家就只有贾东旭一个人有定量。

因为贾张氏和秦淮茹都是农村户口,孩子的户口跟着母亲走,棒梗的户口自然也就成了农村户口。

原本街道的工作人员当初是来游说过贾张氏的,想让她把户口迁到四九城来,但且遭到了贾张氏的强烈拒绝!

毕竟户口不迁到四九城来,他们在农村的土地就不会收回,租给别人种,每年还能收获不少粮食。

所以之前的时候,哪怕只有贾东旭一个人有定量,贾家的日子过得也不算难。

可自从58年开始,农村土地改为集体化,不再归个人所有,所有人都必须上工挣工分,再根据工分分粮。

这样一来,贾张氏就算是两头没落好,等她反应过来想再把户口迁进城里来时,已经晚了~~真以为四九城的户口是那么好来的?

于是就形成了现在这种尴尬的局面。

因此一听到粮食定量减少,贾张氏就开始哭天抢地,原本还想让儿媳妇跟她一块哭的,可是被秦淮茹以自己身怀有孕给拒绝了。

没错,现在秦淮茹肚子里已经揣上了小当,而小当,即将出生在三年困难时期的第一年。

院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挂上了愁容,唯一没有挂上愁容的就是何大清了,毕竟他囤的粮就算是这三年不买粮,也差不多够他们父女俩吃了。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说的就是何大清现在这种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