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有陆千户!若不是陆千户当日带着仙书回来,冥冥中有上苍庇佑,他简直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事情!他还没有修成正果,随便被几个奴才害了,那不是耽误他归位仙班吗?
都是那些可恶的奴才!此后也不知会不会留下难看的伤疤!幸好当时他死死抱住头,低头护住了脸,才没让脸遭到荼毒,要不就是脸上没留下伤疤,被那些污糟的尖物刺瞎了眼,他堂堂一国之君如何能展现君威?
对了,梦里仙尊说他这是渡天劫,渡的是魑魅之劫!所以,陆千户是天尊派来守护他的神兵,无字天书是他修成正果的倚重?
皇上这样认为,陆秉也就成为了他最倚重的臣子,陆秉更是连升八级,直接提为锦衣卫司总指挥使,官居一品都督。
谁也不曾想到陆千户成为陆都督竟是如此轻易,更不会想到陆都督能被圣上宠信十余年不衰,要不是十几年太长,而陆秉自己又断了一只手臂,只怕到圣上登往极乐净土也不会对陆都督有一丝不好的感觉。
陆秉记得当年因为圣上会夜里惊悸,需要他守在床边圣上才能安睡,他在乾清宫足足守了一年,圣上才恢复过来。
那时他极受圣上盛宠,皇上去哪儿就带着他到哪儿,他很快就控制了锦衣卫司,尤其是在一个多月后,圣上对他的信任到了极点,是朝中说一不二的陆都督!就连他初得隆宠,春风得意时,收受了各路不少钱财被当时的夏阁老弹劾,而他只是借后来的严阁老之手,稍稍举了些夏阁老任人唯亲,背后对圣上修仙不满的罪证,圣上盛怒至极,夏言便被斩首于市,甚至夏言连翻递上辩疏也无法改变些什么。
只因他说了一句“夏言专权不满圣上久矣,此人徇私舞弊,偷取军饷,是为贼人也!
夏言如此,后来的平虏大将军仇栾亦是如此,只要是和他与严首辅不合的,通通都去见了阎王!
严首辅靠的是揣摩君意,一手青词写得出神入化,对于圣上修仙要建祠造寺什么的,严首辅总不会推辞,一直对圣上表现兢重忠诚,圣上自然很满意严首辅。
而他陆秉有什么?他可不用写什么青词,也不用苦心揣摩圣上的意思,虽然他精于此道。
他想, 只要一日…有无字天书在,他就得以保证圣上宠信不衰!
不单单是得益于那夜宫变的救命之恩,之后惶惶不安的不眠守护,更是因为圣上当年在恢复过来后,久逢大旱,腊月已过也不见下雪,司天鉴多次求雪未果,圣上手持无字天书祈求,第二日便降得瑞雪,这不能说不神奇,就是圣上得过神物众多,也没有这样灵验的!
说也奇怪,往后圣上也几次持仙书祭拜天神,或多或少当时不好的事情都得到了解决,以至于后来,陆秉也不得不对无字天书深信不疑!
如果不是无字天书,他怎会刚好那夜守在永禧宫?如果不是无字天书,皇上又怎能每次都得全所愿?
可是,就在他对这样的神物寄予厚望,圣上对无字天书的灵验欣喜若狂时,圣上他又做梦了!
梦里天尊对圣上说,无字天书乃神物,请愿过多耗损灵气,恐怕到时仙书未被参透仙术就尽失了!
所以,这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无字天书没人参透就不能与天献祭,要不书上的秘密会就此尽失?看字面的意思应该就是如此。
陆秉感到失望,自此皇上再也不随便将无字天书示于人前,旁人轻易见不得,更不要说拿出来祭灵了。所幸皇上十几年来一直对他都十分信任,要不是皇上太久没体会无字天书的法力无边,要不是自己断了一臂位置岌岌可危,他也不用这样紧张,担心自己会不会遭皇上厌弃。
所以,在得知晏雪行就是当年把无字天书给他的人,他简直是欣喜若狂!
他想,只要晏雪行为他所用,只要晏雪行能参透无字天书,别说他失了一臂,就是身死,他的儿子们也可以永远保住锦衣卫这一方城池。
语心殿内陆秉偷眼去看徐太师,徐太师眼角的余光充满了暧昧的意味,正似是而非地看向自己,陆秉懂得,徐太师是在暗示着什么。
前段日子徐太师演的那一出盘龙鹤唳着实让陆秉吃惊,他得过此道的益处,也怕徐太师和裕王真会因此得了皇上盛宠,就此一锤定音立裕王为太子。
在裕王眼里,自己与景王一派来往甚密,并不能保证裕王得势后,不会替换掉自己锦衣卫总指挥使的位置。
当时惊叹于仙鹤的美丽绝伦,也觉得盘龙鹤唳过于神奇,陆秉还私下查过仙鹤的出处,不查不知,一查竟也没觉得有什么可出奇的!
徐太师身边的何先生虽不过是太师府的一个幕僚,可何先生身边能人异士众多,其中就有能驯化白鹤的巧人,通过探查陆太保得知,那日的仙鹤不过是巧人用秘制的染料装扮普通的白鹳而成,靠着巧人高超的训鹤本领,皇上竟也没有起来怀疑。
不过就是陆秉知道,也不会将此事告知皇上,一来他不能彻底得罪裕王一派!谁知道未来储君会是谁?二是这么多年来,所谓的“神物”何其多也?有些甚至假得可笑,皇上也照信不误,不说有些“神物”是徐太师送的,满朝文武哪个没送过?就看是不是能讨得皇上欢心罢了。
既然大家吃着一样的饭,他陆秉把锅砸了只会招来许多不满,与他可没有什么好处。
最重要的是,皇上想信,皇上愿意信。往往一个人说谎能指证,一群人说谎就万万不能说实话了。让皇上知道大家在想方设法糊弄他?那说实话的人估计也落不了好,而且,陆秉知道,皇上根本接受不了别人否定这些“神物”给他的指引。
对于精于此道的翘楚徐阶,虽然他名为太师,可实际却不能是真正的太师。
正所谓太子之师才能称之为太师,裕王虽是嫡长,却还没有被封太子,是当年裕王过幼学之年,必须出阁讲学,皇上才不得已命徐阶,李真芳,高鼎分别为裕王授学。
皇上忌惮“二龙不相见”,连亲自牵着裕王这个儿子焚香告祭先祖,最基本的加冠仪礼都没有做,只肯让裕王以太子规格尚仪行跪师之礼,徐阶几人也就按照太师官阶称之。
因为太师将来是要扶持新君,稳定朝纲的,所以一般太师的官位都不会太低。相对于前庄敬太子,裕王的太学讲师就有些过于寒酸了,庄敬太子的几位太师是当时的首辅夏言,次辅严嵩,然后是徐阶这个吏部尚书。可以说整个朝廷最有权力的三个人都成为了庄敬太子的老师。这才是一个储君该有的预备内阁规格。
虽说徐阶这几年深受恩宠,官衔由尚书提为次辅,可是作为裕王讲师,只有他的官位最高,李真芳是礼部侍郎,不过是个从二品的官阶,高鼎更是一个从三品的翰林侍讲,三人虽然以太师规格给裕王讲学,可相对于一个储君来说,这样的储君预备内阁太过于寒酸,不说能不能比得上前庄敬太子,连景王这个亲王都难以企及。
景王虽是亲王,只是翰林院的两个修在给他讲学,可旁人看来,景王不单与严首辅关系密切,因为都娶了靖国公的女儿,严侍郎和景王是连襟,景王自然与严氏父子休戚相关。而景王与兵部尚书杨唯元关系也很不错,更重要的是陆秉身为皇上宠信多年,手握京城兵马的锦衣卫总指挥,与严氏父子来往过密,连带的,在别人的眼里,陆秉就成了站队景王的人了。
也难怪十几年来徐阶那老家伙百般逢迎,就裕王的实力来说确实是如履薄冰,不过今天他居然提起无字天书,是出于好意,还是别有用心?
而且今天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徐太师和严首辅像是一起说好了一样,一起出现在皇上面前,就是为了不让严首辅心有芥蒂,他也不能贸然提起晏雪行。
看来只能等皇上到天行宫修炼仙丹再作打算了!
陆秉暗叹,像是没看见徐太师投过来疑惑的神色,沉默着低头不语。
他已经不是当年初得无字天书时的陆千户,当年他坦率直行,春风得意,今天他已是小心谨慎,富有谋略的陆都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