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明远的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这几乎是在要求“特权”!在2000年,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所谓社会实践,也多是学校组织的短期活动。像许明远这样,要求自主安排大量时间进行校外“探索”的,闻所未闻!
孙主任和李老师都皱起了眉头。这个要求,超出了他们的授权范围,甚至有些挑战规则。
“明远同学,你的想法很有开拓性,”孙主任斟酌着措辞,“但学业是根本,学校有完善的培养计划…”
“孙主任,李老师,”许明远不卑不亢地打断,运用刚刚获得的【初级谈判技巧】,“我理解学校的顾虑。但我可以保证,我的社会实践不会脱离专业,并且会成为我学习的有力补充。我并非要求完全的自由放任,而是希望在导师的监督和指导下,获得一个‘半工半读’的试点机会。我相信,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将更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他顿了顿,抛出了更具诱惑力的筹码:“而且,我可以承诺,在大学期间,如果我的实践项目取得有价值的成果(技术专利、市场验证、甚至商业收益),将优先考虑与学校进行合作转化,回馈母校。清华,或者北大,将成为这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行者!”
“先行者”、“创新模式”、“合作转化”、“回馈母校”… 这些词精准地击中了顶尖学府渴望引领潮流、培养标志性人才的心理。
孙主任和李老师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和…一丝意动!这个学生的眼界、谈吐和展现出的自信,远超他们的预期!这不仅仅是一个高分考生,更像是一个胸有丘壑的创业者!
“这个…要求非常特殊,”李老师率先开口,虽然许明远选了清华,但北大也不能轻易放弃,“我们需要向学校领导,甚至校长层面汇报请示。能否给我们一点时间?”
“当然可以。”许明远微笑点头,“我也需要和父母再好好商量一下。” 他看向一旁已经完全听傻了的父母。
送走心事重重的清北招生组,许家的气氛依旧凝重。许建国终于忍不住:“明远!你…你跟那些大领导提那些要求干啥?老老实实去读书不行吗?万一人家觉得你心太高,不要你了咋办?” 赵玉兰也是一脸担忧。
“爸,妈,”许明远握住父母的手,眼神坚定,“你们放心,我有分寸。清华既然能亲自来,就说明他们非常看重我。我提要求,是因为我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大学不只是死读书的地方,我要学的东西,很多在课堂之外。相信我,我不会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看着儿子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笃定和远超年龄的成熟,许建国和赵玉兰最终选择了沉默。儿子创造的奇迹太多了,他们…似乎只能选择相信。
几天后,清华招生办打来电话,语气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许明远同学!经过校领导特批,原则上同意你的‘弹性培养计划’!将为你配备资深教授作为学业和实践导师!具体细则待入学后详谈!欢迎你加入清华园!”
尘埃落定!
许明远在志愿表上,郑重地填下了唯一的第一志愿:
**第一志愿: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消息传开,再次引发轰动!放弃北大光华,选择清华计算机!还争取到了特殊培养计划!许明远的选择,成了县城里经久不衰的热议话题。
电脑屋的吴老板得知后,对许明远的态度简直可以用“敬畏”来形容。“许…许老弟!不!许同学!以后你就是清华的高材生了!我这小庙…你以后多关照啊!” 他拍着胸脯表示,二手配件的生意他会全力维持,利润大头都给许明远留着,就当是“投资潜力股”。
许明远笑着应下,心思却已飞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他拿出五万块钱(来自彩票巨款),交给吴老板:“吴哥,这钱你拿着。省城东区那边,帮我留意一下,有没有位置不错、价格合适的临街小门面,或者…旧厂房也行,面积大点没关系,关键是要有产权或者长期租约。我想盘下来,以后…可能有用。”
吴老板捧着厚厚的五万块,手都在抖,连连点头:“放心!包在我身上!东区那边我熟!保证给你找到又便宜又好的!”
处理完这些,许明远准备去银行给父母汇一笔钱(五万块),改善家里生活。刚走出银行,却迎面撞见了拿着录取通知书(她考上了本省一所重点大学)的林晚晴。
林晚晴的目光,落在许明远手中那张刚刚填好的汇款单上,汇款金额栏清晰地写着:**50,000.00元**。
她的脚步顿住了,清澈的眼眸中,充满了比上次在电脑屋门口更加浓烈的、化不开的震惊和疑惑。
五十…五万块?
一个刚刚高中毕业的学生?
清华的特殊待遇?
还有他眼中那份深不见底的从容…
眼前的许明远,像一个巨大的谜团,让她完全看不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