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中章 援兵天降与“玩具船”的启示(2 / 2)

“方案分两步:第一,重构三个系统ISR的优先级和响应机制,引入动态优先级提升协议,打破死锁环;第二,修改总线仲裁算法,增加基于实时负载预测的动态带宽预留机制。具体修改点如下……”

他刷刷刷地在白板上写下一连串精准的修改指令和参数调整值。

清晰!透彻!直指核心!

如果说许明远之前的解决方案如同天马行空的惊雷,那么李哲此刻的分析和方案,就如同庖丁解牛般精准高效的手术刀!那深厚的系统底层功底和缜密到极致的逻辑思维,让在场所有经验丰富的系统架构师和软件工程师都感到一阵头皮发麻!

质疑?在绝对的专业洞察力面前,瞬间烟消云散!

“快!按李博士说的改!” 王院士的声音带着激动。

“我来负责ISR重构!”

“我去改总线仲裁!”

工程师们如同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迅速行动起来,目标明确,信心倍增!

接下来的几天,成了李哲的“个人秀”。

他仿佛天生为处理这种复杂系统冲突而生。一个又一个之前被忽略或难以解决的模块间匹配问题被他精准定位、手到病除:

* 导航系统与推进系统在特定轨道切换时的指令延迟冲突?李哲调整了轨道预测算法与推进器点火指令的耦合逻辑,增加了一个毫秒级的预补偿。

* 环境控制系统与生命保障系统的数据同步偶尔丢包?李哲重构了它们之间的通信握手协议,优化了校验机制。

* 甚至是一些老工程师们习以为常、认为“无关紧要”的小bug,也被李哲敏锐地揪了出来,指出其可能在极端情况下引发的连锁反应。

他就像一位技艺超群的老匠人,游走在庞大飞船的“神经系统”中,用他精准的“手术刀”和深邃的洞察力,将那些隐藏的“暗伤”一一剔除、修复、优化。他的效率高得惊人,往往只需要看几眼代码和日志,就能精准地给出修改方案,而且**一次成功**!

看着李哲那年轻却沉稳如山的身影,看着他以令人瞠目的速度解决着困扰团队多时的问题,测试大厅里的气氛悄然转变。从最初的怀疑,到震惊,再到由衷的敬佩,最后变成了彻底的叹服!

“我的老天……这年轻人……是怪物吗?”

“他的消缺能力……感觉比许教授还要……还要‘稳’?”

“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不服老不行了!”

就连一向严苛的李总工,看着李哲干净利落地解决了一个他团队折腾了一周都没搞定的时序匹配问题后,也忍不住对王院士感慨:“老王,看到没?这就是‘系统医生’!咱们搞了一辈子系统集成,在他面前,感觉像个学徒……”

许明远看着李哲忙碌而高效的身影,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释然的笑容。他知道,自己找对人了。李哲在系统融合、消除“混沌”方面的天赋和能力,确实独树一帜,甚至在某些方面,连拥有星海系统的自己,也不得不佩服他那份基于深厚工程实践积累的“直觉”和“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