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
朱棣无奈地向李武招了招手,低声道:\"既然你知道内情,我也就不隐瞒了。
赵金虎虽供出了蒙驹,但熬不住刑讯,在当日便去世了。
眼下无确凿证据,我不愿打草惊蛇,你去探探情况吧。”
李武微微一愣,随即点头应允。
朱棣又问:\"明白该怎么做吗?\"
\"明白。”
\"去吧,莫要露出破绽。”话毕,朱棣摆摆手,示意李武离去。
……
千户丘福
蒙驹?
一个五品的卫镇抚,年约四旬。
其余的……
李武苦笑着摇摇头,实在不清楚更多细节,该如何接近蒙驹?思虑片刻,他决定先返回,寻找合适时机再行动。
蒙驹并非外族,也无明确罪行,仅凭他是蓝玉的人,不可能贸然采取强硬手段。
内部纷争自有其规矩。
大军于白城整装后,辽东之兵分头归营,北平与大宁的部队同行,继续向大宁进发。
随着离大宁渐近,军中士气愈发高涨,一方面庆幸能平安返乡,另一方面也期待封赏将至。
众人拼死作战,无非为此,心怀家国者又有几何?
这一天,李武带着张武、薛禄前来王真处凑趣,就像上次出征时许多人找李武凑趣一样。
熟悉的人知道谁立功多,自然要起哄一番。
李武此次战功,反而是王真,这位老者不知为何受了李武或谭渊的影响,竟亲自率队冲锋陷阵,犹如一支敢死队。
所幸王真安然无恙,战功自然远超他人。
刚进门,李武便笑着调侃:\"远远就听见有人笑得开心,让我看看是谁这般欢喜。”
说着,李武径直走到王真跟前,挤眉弄眼地打量。
王真毫不介意,笑着回应,却随即板起面孔,对旁边的谭渊说道:\"我本高兴,可一看见这小子,就高兴不起来,你说他怎么这么不讨喜?\"
谭渊附和道:“高兴不起来才正常。
你这次不过是有望成为副千户,可那小子已经当上千户,基本算是稳坐这个位置了。
你说,一个后辈突然跃居我们之上,谁会开心呢?”
几位右卫的老百户听到这话,纷纷开口议论。
李武被他们说得有些招架不住,不断求饶。
不过,李武明白他们并无恶意,只是玩笑罢了。
谭渊此刻看他时的眼神,充满欣慰。
这些人之前对李武多有提携,看到他晋升得快,自然欢喜。
即便他们并不需要李武的庇护,但随着年纪增长,在子侄接替职务后,说不定哪天还会需要李武帮忙。
李武终究是右卫出身。军营里新老交替是必然的,随着时间推移,总会有人逐渐挑起右卫的大梁。
随后,众人又聊了一会儿,约好几顿饭局,李武才离开。
王真望着李武远去的身影,心中颇为满意,想着回去要不要再跟女儿聊聊李武的优点,这样的好女婿实在难得。
而另一边,李武刚回到自己营帐,就发现顾明在门外徘徊。
顾明见到李武一行人,眼睛一亮,急忙迎上来,刚想喊“李老大”
,却哽住了。
李武看出顾明有话要说,拍拍他的肩膀说:“走吧,进去再说。”
顾明答应一声,跟着李武进了营帐。
坐下后,曹小满出去烧水,帐内只剩李武、张武、薛禄和顾明四人。
李武见顾明仍然欲言又止的样子,好奇地问:“什么事?难道连他们俩都不方便听吗?”
说着,李武准备让张武和薛禄回避。
不过,还没等李武开口,顾明苦笑着摇摇头。
这位老实人局促不安地搓着手,说道:“没事,让他们在也没关系。
主要是我觉得挺丢脸的,但我也想不出其他法子,只能来找你帮忙。”
李武笑着说:“咱们的关系,还说什么求不求的?只要我能帮上忙,一定帮你。
有什么事你就直说吧。”
顾明神情有些动容,却还是没能开口。
“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是不是被人欺负了?如果是这样,别说是我,就连张武和薛禄也不会坐视不理。”
李武说道。
张武和薛禄也附和道:“没错,我们都是生死与共的兄弟,如果你遇到麻烦,我们绝不会袖手旁观的。”
顾明摇摇头:\"并非被人欺凌。”
话音刚落,看到李武愈发焦急的表情,他终究狠下心道:\"我冒犯了我们的千户大人,所以特来请求能否将我调至你的麾下。”
此言一出,张武与薛禄皆沉默无声,此事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李武却蹙眉沉思。
顾明赶忙补充道:\"其实一直以来,千户大人都对我存有偏见,但我本不会主动要求调动。
然而自辽东归来,我在千户那里愈发不适。
千户大人趁我不在时提拔了另一位总旗,而百户也不曾为我说情,如今我处境尴尬,还牵连了几位与我交好的兄弟遭受排挤。”
\"你们不知,我为此苦恼许久。
若只是针对我个人,我也认了,可我无法眼睁睁看着那些兄弟被牵连。
可我又只是一个小小的总旗,毫无办法,只能避其锋芒,甚至数次想过战死沙场以绝烦恼。
然而不但未亡,还立了些功绩,加上先前积累的功劳,已足够升任百户。
这反倒让千户更加不悦,这几日多次故意刁难于我,我无奈之下才求助于你。”
\"。”
性急的张武腾地站起身:\"竟有这般事?\"
即便一向沉稳的薛禄,此刻亦皱紧了眉头。
顾明此刻犹如霜打的柿子,全然没了往日的英勇之气,显然这些时日饱受折磨。
然而这件事并不容易处理。
若李武同样隶属于中卫,顾明只需在中卫内换个千户即可,问题不大;但李武属于右卫,这就复杂得多。
\"你为何不去找朱能?\"李武问道。
顾明苦笑:\"朱能若承袭父职尚可沟通,可如今他也无计可施。”
李武稍作权衡,最终决定出手相助,于是说道:\"行,我知道了,待我的千户职务到任后,我会想办法将你调入我的麾下。”
顾明原本就是李武的心腹,调至其麾下对其管理千户有益;更何况顾明因随他赴辽东公干,归来后陷入困境,李武不能坐视不理。
再说,事情虽棘手,但对于李武而言并非不可解决,大不了亲自去一趟北平罢了。
毕竟谁不清楚,他眼下正是朱棣跟前炙手可热的人物。
顾明听闻李武答应,顿时喜形于色。李武也展露笑意。
\"对了,你的千户是哪位大人?\"
顾明咧嘴傻笑:“丘福丘千户。”
李武的笑容突然凝固,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一样。
在丘福眼里,谁不是炙手可热的英雄呢?
……
归家
北平军凯旋而归,驻扎在城外,而奖励也早已备好。
李武对自己的奖赏毫无失落或意外,升为正五品,世袭千户,授予武德将军,并有赏银若干。
从百户越级到正职千户,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提升。
薛禄因多去了一趟辽东,与张武一同升为百户,同时李武旧部多人随之水涨船高。
封赏结束后,李武无心久留。
他如今已是千户,许多事无需亲力亲为,便唤来张武等人简略交代几句。
内容包括通知休假、归营时间及战死者抚恤等问题。
随后,李武准备直返北平城。
刚上马,就看见曹小满也上了马,他瞥了曹小满一眼,语气不悦:“你头一回出征,你娘和妹子该多担心你,你不回家,还打算跟我回北平城?”
曹小满脸微微发红:“可…可是…”
“还有什么可不可的,在战场上我都无所畏惧,难道在北平还有危险不成?”
李武说道。
曹小满神情有些复杂。
李武笑道:“罢了,你回去吧。
出征者皆有假期,我能让你一直跟着我吗?不过,你得提前想好一件事,你是亲兵队长,队员人选要自己选,选完后告诉我,等队伍齐整,也能让他们轮流休息。”
李武升千户后可领十人亲兵小队,曹小满自然成了小队长,兼任小旗之职。
这点曹小满之前从未想过。
他入伍才一年左右,忽然升为小旗,犹如天上掉馅饼,惊喜之余又感到恐慌。
“千户大人,我…我不知能否管好,不如您另找他人吧,我就守在您身边就好。”
曹小满底气不足地说。
归根结底还是年纪轻,阅历浅。
李武察觉到曹小满的犹豫,却并未安慰他,只翻了个白眼说道:“又不是让你统领千军万马,有什么难管的?若有不懂,去问张武或薛禄,照我说的做便是。”
话音未落,李武已策马疾驰,朝北平城奔去。
曹小满目送李武远去,心中忽生感激。
他知道,这是李武对他的信任与栽培。
思绪间,又想起战死的父亲,他咬紧牙关,渐渐坚定了信念。
此时,薛禄忽然喊道:“小满,回去了?一起走吧?”
曹小满答道:“薛哥,你忙完啦?”
“差不多了。”
薛禄走近,盯着曹小满的神情问道,“看你愁眉苦脸的,想什么呢?”
曹小满不好意思地抓抓头,“正琢磨亲兵小队的事呢,怕自己管不好。”
薛禄任总旗已有一载,早习惯了带人,闻言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整天跟着李老大,就没学到点门道?照着他怎么管我们的,你也这么管就是了。”
曹小满仍显迟疑,“真可以这样?”
薛禄压低声音,“实话告诉你,咱们百户里大多数人都是跟李老大学的,包括我跟张武。
李老大怎么做,你就怎么学,肯定没错。”
曹小满点点头,努力回忆李武平日言行,可惜从前未曾留意,此刻虽感失落,但也暗自发誓,今后要多观察李武的一举一动。
如此一来,他反倒觉得踏实了不少。
其实,这种从旁效仿、学习的过程,正是底层人提升能力的最佳途径。
他们没有条件系统培训,只能依葫芦画瓢,这也导致管理模式常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