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分土地的每一份或一股的标准,是通过精确计算人口和土地得出的:
- 人口计算:统计少地无地的贫农中农人口数量;统计被没收土地的富农人口数量;在计算人口时,要区分有劳动力者和无劳动力者的数量,为合理分配土地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
- 土地计算:统计被没收的田地数量(贫农中农从地主那里佃来的土地,仍作为被没收的土地);统计贫农中农的私产数量;以土地总数除以人口总数,得出每一劳动力可分的田数,即劳动分地标准;那些自己有土地,够吃够用的中农,其人口与土地不列入分配数目之内,保证了分配的针对性。
3. 没收与分配的土地具体步骤:
- 各乡各村召集农民大会,详细报告没收和分配土地的条例,让农民群众充分了解土地革命政策,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 乡代表会议分组到本乡调查地主富农的土地人口,并动员雇农小组、贫农团、党与青年团、少年先锋队、农妇代表会积极参与,形成广泛的群众查田运动,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 在调查地主富农土地之后,为了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再对贫农中农的土地和人口进行登记,全面掌握土地和人口信息。
- 代表会议定期计算分地标准,确保分配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依据分地标准与各家人口,实地分割土地,保证分配的公平公正。
- 乡村召开群众大会,报告分土地的结果,重点审查地主富农的土地是否完全没收,雇农贫农中农是否真正得到实际利益,接受群众的监督。
印江各地的土地分配,基本上都严格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当时区、乡政权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组织开展土地没收和土地分配工作。各乡都成立了评议小组,由乡政府干部、自卫队长、乡苏维埃代表和农会负责人共同组成。在召集农民大会的基础上,首先仔细查田地面积,再认真计算人口,进行造册登记,而后开会确定划分标准,最后实地分田。分田过程中,逐丘插牌,落实到户。牌子用木竹制成,上面清晰地写着某某人分得田土积多少挑及四周抵界,确保土地分配的清晰明确。以沙子坡为例,在发动“打土豪、分田地”的过程中,一共召开了三次农民积极分子会议,每次约有二、三十人参加。评议委员由区政府主席夏国安、副主席王顺民、红军代表徐委员、文书陈德银、乡政府主席鲁金山和自卫队长等人组成。自卫队骨干张华安也参与过评议工作。他们没收了尹恒昌、曾广四、郭裕清、张云昌、尹福林、傅万湘、张华宣、任百陶等豪绅的土地。当时沙子坡是以旧行政区划——甲为单位进行土地分配的。由于各甲的土地和人口数量存在差异,所以分配土地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任修福家五口人,分得谷田25挑,包谷土6挑,还分得被子、衣裳等财物。而官塘区文书陈德银,全家五口人均分得谷田5挑面积,土还未进行分配。
印江当时凡属于黔东特区的地域内,普遍开展了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如火如荼。“打土豪”的内容,在印江主要有三项:一是坚决镇压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为民除害;二是没收其财产田地,重新分配给贫苦农民;三是扣留人质,勒令其亲属限期赎取,群众形象地将这一做法称为“捉肥羊。
这后一种“捉肥羊子”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土豪劣绅的经济实力,也补充了革命队伍的物资。风谷岭乡游击队曾成功扣押庙坪土豪田满,责令其家属限期用几十块大洋赎取,尽管后来因故赎取未能实现,但这一行动给当地土豪劣绅敲响了警钟。刀坷游击队也曾将一些豪绅扣押于乡政府,通过罚款赎取的方式,打击了土豪劣绅的嚣张气焰,同时获取了一定的资金,用于支持革命活动。
在土地革命推进的过程中,一些土豪劣绅、旧时官吏及其代理人妄图蒙混过关,以“积极”的伪装混入各级政权机构。沙子坡的何树珍,家中拥有一百多挑谷子,在当地算得上是财主。红三军初到之时,他心怀不轨,伪装积极,骗取信任,窃取了官塘乡政府主席的职务。然而,随着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革命的矛头指向了他。当分配土地触及到他的利益时,他原形毕露,抗拒分配自己的土地。按照黔东特区《没收土地和分配土地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苏维埃必须同自己组织内袒护地主富农的倾向作斗争,甚至有地主富农暗藏在苏维埃里,必须无情地洗刷出去”,红三军果断将何树珍清洗出革命队伍。同样,包庇、袒护土豪劣绅的夏国富、任永昭也受到了严肃处理,这一系列行动,纯洁了革命队伍,保障了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
据有关资料的不完全统计,印江土地革命呈现出如下状况:
沙子坡:1400余人踊跃参加土地革命,其中自卫队员32人。他们积极参与打土豪行动,共打击8户土豪。经过合理分配,平均每人分田土面积4挑,折合约0.67亩。在土地分配过程中,当地干部和群众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确保了土地分配的公平公正,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
四坳口:1210人投身土地革命,32名自卫队员发挥了重要作用。打土豪5户,平均每人分田面积5挑半,约合0.91亩。当地通过召开群众大会、成立评议小组等方式,顺利完成了土地的没收和分配工作,让农民真正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红花园:1200人参与到这场伟大的革命运动中,30名自卫队员冲锋在前。打土豪5户,平均每人分田面积5挑半,同样约合0.91亩。红花园的土地革命,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热情,许多农民积极加入自卫队,保卫革命成果。
新寨乡(黄土坝):1200余人响应革命号召,30名自卫队员为土地革命的开展保驾护航。打土豪3户,平均每人分田土面积5挑,即0.83亩。新寨乡在土地革命过程中,注重宣传教育,让农民深刻认识到土地革命的意义,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青宅:1210人参加土地革命,自卫队员30人。打土豪8户,平均每人分田面积5挑,0.83亩。青宅通过细致的土地调查和人口统计,确保了土地分配的精准性,得到了农民的广泛认可。
胡家乡:1420人参与土地革命,36名自卫队员积极参与各项工作。8月间,打土豪6户,平均每人分田面积6挑,达1.00亩。胡家乡在土地分配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实际需求,合理调整分配方案,使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池坝:986人投身土地革命,34名自卫队员为当地的土地革命贡献力量。打土豪6户,平均每人分田面积6挑半,约1.08亩。池坝通过开展查田运动,准确掌握了土地和人口情况,为土地的公平分配奠定了基础。
何家乡:1500余人参加土地革命,32名自卫队员积极作为。打土豪8户,平均每人分田面积6挑半,1.08亩。何家乡在土地革命中,加强了对干部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能力,确保了土地革命的顺利推进。
南家:1490人参与土地革命,34名自卫队员发挥了重要作用。打土豪6户,平均每人分田面积5挑半,0.91亩。南家通过建立监督机制,防止在土地分配过程中出现腐败和不公现象,保障了农民的权益。
坨纂:1160人参加土地革命,30名自卫队员参与其中。打土豪4户,只有青球坝、中寨分过土地,平均每人分田面积4挑半,0.75亩。坨纂在土地革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通过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克服了困难,完成了土地分配工作。
桂溪口:1240人参加土地革命,30名自卫队员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打土豪8户,平均每人分田面积5挑,0.83亩。桂溪口通过组织农民学习土地革命政策,提高了农民的政策水平,确保了土地革命的有序进行。
洪溪:1400余人参加土地革命,32名自卫队员积极参与。仅范亚宅分过土地,打土豪8户,平均每人分田面积5挑半,0.91亩。洪溪在土地革命中,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了广大农民参与革命的积极性。
兰克寨:1400余人参加土地革命,30名自卫队员参与土地革命工作。打土豪8户,平均每人分田面积5挑,0.83亩。兰克寨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宣传土地革命的成果,营造了良好的革命氛围。
来安营:1260人参加土地革命,32名自卫队员为土地革命的开展提供保障。打土豪6户,平均每人分田面积5挑,0.83亩。来安营在土地革命过程中,加强了与周边地区的联系,相互学习借鉴经验,推动了土地革命的深入发展。
罗南溪(大寨):1580人参加土地革命,36名自卫队员发挥积极作用。打土豪8户,平均每人分田面积5挑半,0.91亩。罗南溪通过建立土地分配档案,详细记录了土地分配的过程和结果,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参考。
刀坝:1300余人参加土地革命,32名自卫队员参与其中。打土豪6户,平均每人分田面积4挑半,0.75亩。刀坝在土地革命中,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了土地的生产效益,让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风谷岭:980余人参加土地革命,30名自卫队员为土地革命贡献力量。打土豪4户,平均每人分田面积5挑,0.83亩。风谷岭在土地革命过程中,注重发展农业生产,组织农民开展互助合作,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鸡母溪(现叫勤俭):1300余人参加土地革命,28名自卫队员参与土地革命工作。打土豪8户,平均每人分田面积4挑,0.66亩。鸡母溪在土地革命中,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瓦房:2000余人参加土地革命,26名自卫队员为土地革命保驾护航。打土豪4户,平均每人分田面积4挑,0.66亩。瓦房在土地革命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妇女的作用,许多妇女积极参与土地分配和农业生产,展现了妇女的力量。
尚坪:1400余人参加土地革命,30名自卫队员参与其中。打土豪6户,平均每人分田面积5挑,0.83亩。尚坪在土地革命中,通过开展民主选举,选拔了一批优秀的干部,为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组织保障。
当门坡:1380人参加土地革命,32名自卫队员发挥了重要作用。打土豪6户,平均每人分田面积5挑半,0.91亩,游击队员每人分田面积7挑半,1.25亩。当门坡在土地革命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大坝:1360人参加土地革命,30名自卫队员参与土地革命工作。打土豪6户,平均每人分田面积5挑半,游击队员每人分田面积7挑半,1.25亩。大坝在土地革命中,通过发展副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袁家湾(原属印江):1820人参加土地革命,34名自卫队员积极参与。打土豪6户,平均每人分田面积6挑,1.00亩。袁家湾在土地革命过程中,通过加强对革命成果的宣传,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到革命中来。
根据上述粗略统计,土地革命时期印江范围内打土豪143户,人以上参加了土地革命。人均分田面积一般为5挑,合0.83亩,多的达7挑半,合1.25亩,最少的为4挑,合0.66亩。
需要注意的是,参加土地革命的人数是指除掉官吏匪盗、土豪劣绅之外的农民及其它劳动者人数。由于土地占有情况的不同,并非人人都能分得土地,也不可能都分得相同数量的土地。打土豪户数是苏维埃辖区内在土地革命期间所打的户数,并不包括游击队外出活动时杀猪分谷及分了浮财的土豪户数。
土地革命,在黔东是一场具有开创性的革命运动,它使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通过土地革命,农民群众认清了地主阶级的剥削本质,明白了只有通过革命斗争,才能摆脱压迫,获得幸福生活。黔东特区的各项工作,也因土地革命的开展而蓬勃发展起来。广大农民群众为了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纷纷要求参加红军,到处呈现着父送子、妻送郎的动人景象。
土地革命使广大农民第一次成了土地的主人,他们的喜悦和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沙子坡当年流传着一首民谣:“金枫子,开红龙,分田分土我们穷人要当家,团结起来力量大,打倒土豪和恶霸。”这首民谣生动地反映了广大农民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后的喜悦心情,也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这场土地革命不仅改变了印江农民的命运,也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其历史意义深远而重大,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