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听调不听宣(2 / 2)

因为迎上前的尉迟敬德和苏定方,发现,押送队伍中,根本没有看见燕王李恪的身影。

只看见一个差不多二十六七岁,穿着一身皮甲,却亦然显得文质彬彬的青年。

而这位看上去显得比较文质的青年,自然是马周无疑了。

同时,也是李恪留下来和定襄道交接突厥九部的负责人。

至于李恪,在将突厥九部的护送到云州城附近,将归降事宜托付给马周后,便带着剩下的燕王卫精锐以及临时收编的一千九部骑兵,悄然往阴山东侧的黑风谷而去。

因为那里是距离历史上代国公李靖,奇袭定襄城最近,也是最为隐蔽的一处地点......

等到双方靠近,尉迟敬德和苏定方两人更是惊讶的发现。

整个护送队伍中,就连燕王卫的身影,也都寥寥无几。

“燕王殿下好大的胆量,好大的气魄...\"

看到这一幕,尽管已经有所预料,苏定方还是眯起眼睛,声音低沉道。

\"竟然只派了不到一千的燕王卫,就敢看押着突厥九部两万多人,前来投诚...\"

“他这是在玩火,但凡这突厥九部临时起了反复之心,他手下的这点人,全部都要陪葬!”

尉迟敬德脸色阴沉如水,手中长槊重重一顿地:\"这根本就是胡闹!\"

他猛地转向身旁亲兵,\"你带一队人立刻去查探一下燕王殿下,看看他现在在何处!\"

“是,属下领命!”

等到那一队亲卫离去,苏定方这才又开口道。

“副总管,依末将看,燕王殿下此刻肯定不在队伍中,八成在半路上,就再次偷偷带着剩下的燕王卫,跑到草原上继续溜达去了。”

说到这,苏定方的眼睛看向,那些训练有素。

即使人数很少,在那些突厥人面前,依旧保持着森严军阵的少量燕王卫。

“在我的印象中,燕王李恪年纪虽轻,确是那种做事极有章法,目的性却又很强之人。”

“但我怎么也没想到,一下子降服近三万人,在这样巨大的功劳面前,燕王殿下已然没有满足,看样子,他的目标应当和大总管一般无二了...\"

尉迟敬德闻言,紧锁的眉头稍稍舒展:\"你是说...燕王殿下的目标是颉利,可他怎么敢的?就算颉利可汗这些年,因为政治内乱和环境影响,势力大不如前,可麾下至少也还有十万铁骑!以他两千的燕王卫,还想早万军群中取下颉利可汗的头颅不成?”

苏定方没有直接回答尉迟敬德这个问题。

毕竟,当年陛下还是秦王的时候,在虎牢之战中,就以三千玄甲军,击败了窦建德的十万大军。

他目光深邃地望向不远处,那些突厥九部的首领处。

\"副总管你看,这些燕王卫被留下来押送的燕王卫,虽然人数不多,但站位却极为精妙,恰好控制住了所有要害位置。再看那些突厥首领,看似自由,实则被暗中围在中央...\"

“我在想,但凡这些已经选择投诚的突厥首领,有任何轻举妄动,就算他们一旁的骑兵占优,他们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恐怕立刻就会被这些训练有素的燕王卫当场格杀。\"

听到苏定方这句话,还在为李恪鲁莽行为而恼火的尉迟敬德,也闻言开始仔细打量起燕王卫的阵型。

只见这些士兵看似随意站立,实则彼此间的站位,既能互相支援,又能形成交叉火力。

他的长槊重重敲击地面,震得积雪飞溅:“其他的不说,单是在军事上而言,这小子完美继承了陛下的天赋。”

“算了,他的问题还是留给大总管头疼吧?我们的任务是接收这些人,将他们安顿下来。”

只是尉迟敬德却不知道,李靖为了能够永久的消灭突厥,就连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出使突厥的唐俭的性命,也可以牺牲。

他巴不得李恪继续在草原上溜达,彻底搅乱颉利可汗的布置。

最好是能引出颉利的主力,与唐军来一场大决战。

\"尉迟将军,苏将军!\"

就在两人争论李恪之际,马周骑着一匹黑色战马,驱马来到尉迟敬德和苏定方跟前,高声招呼道。

\"燕王府长史马周,见过两位将军,燕王卫不负所托,已将突厥阿史德部、执失部、苏农部、舍利吐利部等九部尽数收服!还请两位将军验收!\"

马周说着,从怀中取出一份羊皮卷,双手呈上:\"这是各部首领的归降书,以及各部人口、牲畜的详细数目。\"

尉迟敬德接过羊皮卷,粗粗扫了一眼,眉头却皱得更紧。

\"燕王殿下人呢?\"

马周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殿下说,既然颉利可汗还没来拜见天可汗,他这个做儿子的,自然要亲自去'请'一趟。\"

......

忻州古称“秀容”,简称“忻”,素有“晋北锁钥”之称,隋开皇元年复置新兴郡,武德元年又改新兴郡为忻州。

彼时的忻州城,就在定襄城的隔壁,距离不过百里之遥。

中间横亘着阴山余脉,初春的风雪呼啸而过,将两座城池都裹在茫茫雪原之中。

只有一条蜿蜒的古道,在雪幕下若隐若现,成了连接两地的唯一脉络。

此时,在这座蜿蜒的古道上,数十名身着突厥皮袄的骑兵,正朝着阴山余脉的山脚赶去。

为首的骑士身材挺拔,眉眼间却带着几分中原人的清俊,正是乔装改扮的袁天罡。

那日从文山山顶下来之后,他们一行人便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忻州城。

在忻州城内好好休息了一夜,顺便补给了一番之后,为了不影响计划,他们便趁着天色未明,悄然出城,直奔阴山余脉。

又往前差不多行走了二十里,袁天罡勒住缰绳,抬手示意队伍停下。

他凝视着前方被风雪笼罩的山口,沉声吩咐道。

\"再往前走,差不多就到突厥人的地界了,随时会遇见突厥人,所有人检查一下装备,把突厥服饰穿戴整齐。\"

“先生,我们就算伪装了一番,但这样大摇大摆的,是不是太嚣张了一些?要不要趁着晚上再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