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山中光景,飞速流逝,已是五度寒暑。
这一年春,道观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李简成。
王英拦住他,没让他进道观。
他也不言语,默默的在道观前站着,神情木讷。
王英到底是个心善之人,半夜心神不宁,出来观望,发现他还站在道观门口。
于是赶紧给他拿来一件棉衣,春始之夜特别寒冷。
只是第二天一早,他还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没办法,王英只好下山去寻弘性和尚。
弘性上山见到他后,惊讶道:“简成师叔,怎么是你?”
“弘大叔。”李简成见到弘性,脸色才稍微有点变化。
弘性见他沧桑模样,比自己看着似乎还衰老几分,不知遭了什么罪,完全没了当年那英俊少年郎模样,心中生出几分痛心。
但他本就是不善于交流表达之人,所以也无从过问。
只是与王英说了他是苏小楼的徒弟,王英恍然,赶紧将他迎入了道观。
道观内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古树下多了一个练剑的少女。
这让李简成陷入了回忆,自己当年也是这般,师父新收的弟子吗?
想那时候在道观内习武生活的日子,虽然单调,但他却活的很充实。
“弘大叔,师父没在吗?”他许久才问了一句。
“师叔祖五年前闭关,还未出关!”
李简成点点头,也没有问那练剑少女是谁,见她灼月剑法耍得有模有样,再想到当年的自己。
也在同一个位置,不论寒暑,痴迷的钻研着剑法。
为此,他脸上终于生出些微笑来。
他住的房间,依旧还留着,经常有人打扫的缘故,很干净整洁。
里面的东西和六年前自己离开前一模一样,这让他心生感动,自己在师父心中还是有位置的,这印天道观一直有属于他的一间房间。
这里才是他的家。
坐在书桌前,他又陷入了回忆中。
九年,当真物是人非。
弘性再次想与他谈谈,但见他那副魂不守舍的样子,一时间又不知从何下手。
于是,这年春天,印天道观又多了一个沉默寡言的沧桑青年。
每日上山打柴,除草种地,几乎不说一句话。
姜南子几次与他说话,他都是沉默不言,时间长了,他反而成了姜南子一个忠实的听众。
少女心思多变,山中又只有一个哑婆婆,与他说些心事,他又不讲话,倒也合适作为听众。
说起想念母妃,想念师祖的时候,他才会有些反应。
姜南子都认为他和哑婆婆一般,不能言语。
……
如此,又到了年末。
腊月初六,姜南子与宁贵妃见过面后,宁贵妃却不愿返回京城。
她与孝文皇帝这一两年关系出现了裂纹,孝文皇帝不再宠幸她,二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于是她决定离开皇宫,到印天山无为庵出家修行。
孝文皇帝竟然批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