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忠君之事(2 / 2)

“彦君,你说说,咱家为何抽他?”

那如女人妖娆般的太监出列,看了看堆积如山的木箱,心中忽然有了计较,抱拳肯定道:“西夏宝藏,是假!”

老太监闻言,赞许的点点头。

假的,其余人无不震惊,可这黄金是实实在在!

“看来咱家的这些义子也不全是蠢牛木马,哈哈……”

山间飘散着大太监蔡明瘆人的尖锐笑声。

……

木南湖边最偏远的一个小镇,开南镇。

燕云十六州未被收复的时候,开南镇是一个繁华的码头小镇,是经十万雪山出关的一条比较安全的商道。

从关内往关外运送茶叶、盐、瓷器、丝绸等贵重商品,交换关外白银和黄金等带回关内。

随着燕山山脉、木南山脉以南变为大夏固有领土后,都走平坦的玉门关和铁门寒关。

开南茶马古道逐渐被人遗忘,开南镇也逐渐没落。

上百年时间,原本设施完善的开南码头,也变得残破不堪,只停放着几艘小渔船。

只是,当一片黑压压的东西从远处湖里冒出来,吸引了湖边打鱼之人注意。

左右相传,镇中好事者纷纷聚在码头看个稀奇。

原本宁静的小镇,竟然热闹起来。

靠近了才看得清,是一艘艘巨大的楼船,足足有五六十艘之多。

这让没见过世面的镇民大为震撼。

首先靠船台的楼船,下来许多手持兵器之人,驱赶镇民。

有敢多言者当即被斩杀,见死了人,一时间化作鸟兽,散了个干净。

然后大批骑着马,身穿特殊统一服装的人开始逐一下船,每艘船不下百人,竟然也有五六千人。

一张绣着红色烈火的旗帜在镇中升起,赫然是分布在大夏南北的反教圣火教。

圣火教源自被大夏灭国的北梁,一直致力反夏复梁,在大夏历史许多重要的节点上,都给大夏带来过沉重的灾难和打击。

所以圣火教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对它的围剿从未停过。

不过,由于圣火教历史悠久,行事隐秘,信徒分布广泛,基石坚固。

如同野草一般,朝廷花费很大代价剿灭之后,又会在春风里发芽重生。

选择此时如此兴师动众进入十万雪山,也是对西夏宝藏势在必得。

……

两天后,十万雪山内,开南茶马古道深处。

锦衣卫副指挥使石白书收到信鸽传信后,紧锁的眉头才舒展开。

一眼看去,平缓的山坡上搭着无数个灰色的帐篷。

镇北军黑色的龙旗显得格外显眼。

中军大帐内,石白书匆匆而入。

一个身穿儒袍中年在沙盘前与众参将仔细研究着。

儒袍中年人看着石白书递过来的纸条,也颇感到棘手。

“石指挥使,消息可准确?”儒袍中年人问道。

石白书肯定答道:“不假,内应传过来的消息。将军可有把握?”

那中年儒袍硬朗的面孔上露出坚定之色道:“四千对五千,若是寻常乌合之众,倒也无虑,圣火教就另当别论。不过我军占天时地利,也是完全不惧!”

“临行前,皇爷给我下了密旨,镇北军左天云接旨!”

儒袍中年人面色一紧,整理下了衣衫,正色跪下高声道:“镇北军安北将军左云天恭请圣安!”

大帐内其他参将均一一跪地。

“圣喻:着遭遇圣火邪教部众之军,吾不要活口,皆杀之。杀十人者,普卒升夫,十升百,百升千,千升偏将军;偏将以上战功卓着者,报奏核实后升一级!”

此言一出,众将哗然,不由得内心火热起来。

“成何体统,安静!”儒袍中年人低喝一声。

众参将这才安静下来。

“左天云接旨,定不负圣上所托!”儒袍中年人又跪拜三下。

“左将军请起,各位将军也请起。”

石白书说完,递给左天云一张蜡封折子。

左天云恭敬接过折子。

正欲打开,石白书却按住他的手,笑道:“将军且慢,这是皇爷给你的密谕!”

说完,石白书大步离开了中军大帐。

一众参将见钦差走后,再也抑制不住兴奋相互讨论起来。

大夏王朝对于武将待遇优厚,同时对于武将的考核升迁也是极其严厉,所有的晋升都以军功为基础,平时想上升是极难的。

在塞北跟大月族、鞑子打仗,想立,功豁出命也未必能捞到一笔。

如今对这圣火教这群乌合之众,皇帝亲口许诺如此奖赏,如何不让众将兴奋。

在案首看着密折的左天云脸色开始变了起来。

他是夏景六年的恩科进士,是边军中少有的儒将,深受皇恩惠泽。

密折内容让他也不禁心里发苦,不过瞬间他内心又坚定起来。

他永远不会忘记,在文华殿上,夏景帝亲自将随身佩戴的宝剑赐予他的场景。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