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此去半生(2 / 2)

“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

“可药用?”

苏小楼点点头,“我十岁时候,经常做噩梦,患了严重的失眠症。师父就用忘忧草煮水给我喝,不过两月,渐渐轻身明目。”

“想不到这普通的花草,有这般妙用!”说着徐挽歌美目一转,嘴角露出些笑意,接着道:“听公子说起小时候,似有怀念之感,可否说些童年趣事与挽歌?”

“呵呵,童年呀,确实很多趣事,当然也做了许多蠢事!”

……

远处亭台之上,一老妇人看着两人深深叹息了一声。

一旁的中年管事见此问道:“李嚒嚒何故叹气?”

“小姐虽久居高位,自视甚高,常与青年才俊、达官贵人交集,识得人心,处事游刃有余。可是眼前此人,总感觉些不一样,希望她莫陷进去才好!”

那中年管事一脸惊讶,“不会吧,当年北地第一风流才子萧放都没能博得小姐欢心,这乳臭未干的小子怎能?”

“但愿如你所说的吧!”

……

两人停停走走,约莫两个时辰才回到徐挽歌住处,入了主题此行目的:学琴。

苏小楼坐在琴前,徐挽歌则坐在他身侧,她仔细用心纠正苏小楼的错误之处。

这一坐又是一两个时辰,直到侍女通知两人用膳。

两人才惊觉已经天黑。

徐挽歌吃东西的样子很优雅,慢吞细咽,可称得上风景之说。

苏小楼习惯性的狼吞虎咽,他本性洒脱,自然不做作,令人生不出厌恶。

一旁的侍女丫鬟见此,在一旁偷笑。

徐挽歌神使鬼差的给他夹了些菜,静静的看着他吃着,心里生出些异样的感觉。

见她呆呆看着自己,苏小楼疑惑道:“我脸上有东西吗?你怎么不吃?”

如同孩童一般的下意识的发问,让徐挽歌失笑起来,轻轻摇了摇头。

端起小瓷碗,下意识又给他夹了许多菜。

饭后,二人又沿着湖中木制长廊散着步。

忽然徐挽歌轻哼起大明送葬曲的一段旋律。

苏小楼一脸惊讶道:“那晚你听见了?”

徐挽歌一个优美的转身,“此曲很新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不似北地的风格,也是公子所作吗?”

“不是,家乡传唱之曲!”

“此曲名何?”

“大明送葬曲!”

“送葬?”

面对徐挽歌一脸的意外,苏小楼笑着赶紧道:“玩笑之语,玩笑之语。词曲名:此去来生!”

“公子可真有趣!”

徐挽歌假装愠怒看了他一眼,心里却在暗思,此去来生,这名字当真如这曲风一般特别。

正想着,听得苏小楼用戏腔轻唱道:“花开又花谢,花漫天,是你忽隐又忽现;朝朝又暮暮,朝暮间,却难勾勒你的脸去半生……”

徐挽歌怔怔听着,只觉一音一字都拨动内心最深处的地方,隐藏的淡淡的忧伤,竟让她的心隐隐作痛。

心中震惊,歌还有此种唱法,无论曲和词看似简单毫无章法,却能让人感到美妙至极。

这仿佛让徐挽歌打开了一扇音曲上的大门。

徐挽歌意味不明看着眼前迷一般的苏小楼,感叹道:“公子真乃大才!”

“什么大才,家乡之曲罢了。若是挽歌小姐喜欢,还有许多呢!”

“当真?”徐挽歌免不了惊喜。

“当然,不过这些曲子需乐器配合才能更好的抒发其中之意!”

话音刚落,徐挽歌就急不可耐拉起他小跑往自己住处而去。

一间颇具规模的乐室,乐器应有尽有。

苏小楼写下歌词后,只不过略更正了徐挽歌的旋律,她就能完整唱出这首此去半生。

而且细节处理得远比苏小楼完美,唱出后又是一番绝美的意境!

这当真术业有专攻,不愧是音乐上的大家,这让苏小楼都目瞪口呆。

此女一介青楼女子,虽卖艺不卖身,但终究是风尘女子。

能让这木南城中的大儒、名士都甘愿尊称她一声徐大家,可见她在歌舞上的天赋造诣之高。

于是就有了这一幕,苏小楼沉浸在弹奏古筝中,徐挽歌轻舞歌唱。

这一幕真如那画中,神仙眷侣一般的人物。

一旁的侍女都看得听得怔怔入神。

许多挽风阁之人闻声前来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