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机甲与新枪(2 / 2)

“丁哥,我们遇到了生化士兵,牺牲了一百多名战士。”伍笛生的声音颤抖不已,带着难以抑制的哭腔,话未说完,已然泣不成声。

毕竟伍笛生年仅22岁,这场残酷无情的战争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也唯有在这些曾一同在月球培训、情同手足的同学面前,他才能彻底卸下坚强的伪装,毫无保留地释放内心深处的痛苦。

“笛生!哭吧,哭出来就好了!”丁一一并没有用那些空洞无力的大道理去安慰他,他深深明白,此刻的伍笛生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一个可以倾诉的肩膀,一份默默的陪伴与理解。

他虽不是军人,不像许多多哥那般擅长用激昂的言语鼓舞士气,但他这份真诚的陪伴与贴心的关怀,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伍笛生受伤的心灵。

果然,伍笛生在电话那头放声大哭,哭声中夹杂着愤怒、悲痛与无奈。这哭声仿佛是对战争残酷的控诉,持续了足足十五分钟。

丁一一静静地守在电话旁,感同身受,眼角也不禁流下了泪水,他不时抬手擦去,心中满是对战友牺牲的痛惜和对伍笛生的心疼。

终于,伍笛生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他哽咽着轻声问道:“丁哥,机甲怎么样了。”

丁一一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默默地将手机摄像头对准窗外篮球场上激战正酣的四大金刚,让伍笛生透过屏幕亲眼目睹机甲的测试情况,希望能借此给身处困境的伍笛生带来一丝希望与慰藉。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燕京大学超级实验室内,郭幼嘉的团队正沉浸在紧张而又兴奋的科研攻坚中。

他们的目光紧紧聚焦在一把造型奇特的枪上,这把枪的外观设计酷似科幻电影《第五元素》里的未来武器,充满了梦幻般的科技感。

枪身由特殊合金打造而成,表面经过精细的磨砂处理,在灯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迷人的金属光泽,流畅而硬朗的线条勾勒出它的独特气质,宛如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

郭幼嘉的一名男助理,神情庄重而专注,小心翼翼地抱着这把凝聚着团队心血的枪,缓缓走到测试场地的一端。

在他前方不远处,摆放着一个堪称逼真的仿真模特。这个模特内部构造极为精巧,不仅有着与人体相似度极高的骨骼结构,外部还覆盖着柔软且富有弹性的硅胶,模拟出人体肌肤的质感。

更为惊人的是,模特内部还精心模拟了血管系统,血管中流动着仿真鲜血,仿佛赋予了这个模特鲜活的生命,让人真假难辨。

男助理深吸一口气,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与期待。他缓缓扣下扳机,刹那间,一道刺眼的亮白色光束如同一头挣脱束缚的猛兽,从枪口呼啸而出。

这道光束锐利无比,犹如一把削铁如泥的利刃,轻而易举地刺透了仿真模特的身体。

紧接着,男助理手腕轻轻一转,将枪横着左右摆动,那道光束瞬间化作一把锋利无比的电锯,伴随着轻微的滋滋声,模特从胸部被整齐地切割为两段。

准确地说,应该是四段,两只胳膊也随之无力地掉落在地。切口处光滑平整,仿佛被精心打磨过一般。

“激光枪,被我们搞出来了!”不知是谁率先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喊了出来。刹那间,实验室里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科研人员们纷纷放下手中的仪器,相互拥抱、击掌庆祝,脸上洋溢着难以言表的自豪与喜悦。

这不仅仅是一把激光枪的诞生,更是他们无数个日夜辛勤付出、攻坚克难的成果见证,是科技征程上的一次重大跨越,标志着华夏国在激光武器领域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

而在风光旖旎的海南岛,三点水的实验室里同样上演着激动人心的一幕。他们正在进行一项关键武器的重要试验——电磁枪的改良测试。

这把电磁枪早在十年前就已在龙国科研人员的智慧中诞生,然而,受制于当时电池能量的瓶颈限制,其性能大打折扣,在实际应用中显得颇为鸡肋,如同一块蒙尘的璞玉,未能展现出应有的光芒。

此时,从藏南前线归来的三点水,带着战场上的硝烟与对武器的深刻洞察,决心重新唤醒这把沉睡的武器。

他凭借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对科技的执着探索,为电磁枪注入了全新的活力。首先,他为电磁枪安装了最新研发的核电池。

这颗小巧玲珑的核电池,宛如一座微型的能量宝库,蕴含着取之不尽的巨大能量,为电磁枪提供了源源不断、稳定而强劲的动力支持。

同时,三点水大胆采用了一种接近常温超导的特殊材质。这种材质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够极大地提高电磁转换效率,让电能在枪体内部的传输损耗降至最低,如同为电流搭建了一条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

此外,他还为电磁枪配备了最新研制的冷却液和微型循环系统。

冷却液在微型循环系统的驱动下,如同灵动的血液般在枪体内部循环流动,迅速带走射击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有效解决了电磁枪发热的难题,从而将射击强度提升了三十多倍,使这把电磁枪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威力。

测试人员站在靶场,神情严肃而专注,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静止。

他缓缓抬起手中改良后的电磁枪,瞄准远处的靶子,深吸一口气后,果断扣动扳机。“突突突突突突突突突突突突突”,一连串密集而连贯的声音响起,如同夏日暴雨敲击地面,却又没有丝毫爆炸的声响,整个过程静谧得让人感到一丝恐怖。

一梭子100发直径10毫米的钨芯钢针,如同一群悄无声息的幽灵,以极快的速度射出,瞬间飞向对面的靶子。

当硝烟散去,众人定睛一看,几乎所有的钨芯钢针都精准地命中了靶心那个如红豆般大小的小红点,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艺术品。

这惊人的射击精度,得益于这把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后坐力和震动,使得每一发子弹都能沿着预定的轨迹精准飞行。

“成功了!”实验室里瞬间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如同火山喷发般热烈。

科研人员们激动地相拥而泣,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历经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终于赋予了这把曾经被冷落的武器全新的生命。

这把改良后的电磁枪,无疑为共和国的国防力量增添了一件威力巨大的利器,成为守护祖国安宁的又一道坚实屏障。

这些在不同地方同时进行的科研突破,宛如点点繁星,正悄然汇聚成一股磅礴而强大的力量。

它们如同共和国科技战线上的坚实堡垒,为守护共和国的安宁与和平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基础,让共和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舞台上,凭借着科技的利剑,扞卫着国家的尊严与人民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