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终于买房了(1 / 2)

逆光:穹顶之下 史图钉 2373 字 11小时前

暮色像打翻的墨水瓶,渐渐浸染了成都的天空。李君浩刚结束一天的工作,手机就震动起来,中介小王的语音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李哥!有套新房源超合适,今晚七点有空吗?房东特意留钥匙看房,错过绝对后悔!”

地铁口的风裹挟着凉意,李君浩裹紧外套,远远就看见小王站在路灯下挥手,身旁还停着辆贴着 “免费接送看房” 的电动车。“先带您看个惊喜!” 小王咧嘴笑着,不等李君浩开口,就把安全帽塞过来,“新房源,开发商年底冲业绩,价格比市场价低 15%!”

电动车在霓虹闪烁的街道穿梭,十分钟后停在一处气派的售楼部门前。玻璃幕墙折射着璀璨灯光,沙盘区人声鼎沸,销控表上大片红贴格外醒目。“168 平四居室,南北通透,带新风系统!” 置业顾问踩着细高跟,指着沙盘上的楼王位置,“原价 1 万 8,现在特价 1 万 6,首付只要 60 万!”

李君浩盯着模型里精致的样板间,中央空调的暖风让他有些恍惚。小王在旁适时补刀:“李哥,这价格明天肯定涨!隔壁二手房都卖 1 万 2 了,新房有学区有绿化,转手就能赚差价!” 手机突然震动,家庭群弹出母亲的消息:“浩浩,房子看得咋样了?”

售楼处的电子钟显示 21:30,李君浩的手心沁出薄汗。当置业顾问递上认购协议,笔尖停在 “定金 10 万元” 的条款时,他想起父母在菜市场冻红的手,想起王婶介绍的姑娘说 “有房才有安全感”。“我签。” 话音刚落,小王立刻掏出手机:“我这就联系房东,今晚把二手房也看了!”

电动车再次启动时,李君浩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心跳快得像要冲出胸腔。二手房位于小区,小区很大。88 平的两居室房主刚装修一半, ,但阳台能看见远处的公园。“折算下来1 万 2 一平,比刚看的新房便宜 4000!” 小王搓着手,“不过李哥,您刚看了新房,这二手房......”

深夜的 24 小时便利店,白炽灯照得人发昏。二手房东穿着睡衣匆匆赶来,哈欠连天:“大半夜的,价格99万,不能再少。” 李君浩的手机在桌上震动,是银行扣款成功的短信。他盯着房东面前的合同,想起售楼处那句 “错过今天再无此价”,握笔的手微微发抖。

第二天清晨,写字楼的电梯间挤满了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李君浩站在角落,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购房合同,昨晚签约时的亢奋早已消退,取而代之的是隐隐的不安。电梯门打开的瞬间,舒燕的声音像百灵鸟般传来:“李工!听说你昨晚去看房了?”

工位上围拢过来的同事们眼神里带着好奇,李君浩咽了咽口水,从文件袋里抽出合同:“买了,新房,88平。” 话音刚落,办公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声。张舞凑过来翻看合同,突然瞪大眼睛:“总价 99万?李哥,你是不是被中介忽悠了?上周我表姐在隔壁区买的新房,才 1 万 4!”

李君浩的太阳穴突突直跳,他想起昨晚售楼处炽热的灯光、中介急切的催促,还有那句 “错过今天再无此价”。茶水间传来咖啡机的嗡鸣,他机械地起身去接咖啡,却发现手心里全是冷汗。

“听说我们的大业主准备乔迁新居了?” 吴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倚在门框上,嘴角带着调侃的笑意,“可惜啊,舒燕本来还盼着和你做邻居,一起拼团买菜呢。” 她瞥见李君浩紧绷的肩膀,语气突然柔和下来:“不过买房这种事,哪有不纠结的?当初我买第一套房时,半夜惊醒三次,生怕买贵了。”

正当李君浩不知如何回应时,吴经理的声音从会议室传来:“小李,来一下!” 玻璃门合拢的瞬间,吴经理推过来一份文件:“听说你买了 xx 小区的房子?巧了,销售部徐总也住那,顶楼复式。” 他翻开文件,露出小区的规划图,“地铁五号线明年通车,旁边要建重点小学,徐总可是研究了三个月才下手的。”

李君浩盯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标注,心里的不安渐渐散去。吴经理递来一杯热茶,氤氲的热气模糊了镜片:“买房就像投资,短期看价格,长期看潜力。你小子眼光不错,就是下次别这么冲动,合同要仔细看。”

走出会议室时,阳光透过写字楼的玻璃幕墙洒在身上,李君浩摸出手机,给父母发了条消息:“房子定好了,2居室,等装修完接你们来住。” 发送键按下的瞬间,他忽然明白,所谓冲动,或许正是对安稳生活最炽热的渴望。而这份渴望,终于有了可以安放的角落。

午休时分,公司茶水间飘着咖啡与微波炉加热便当混合的气味。李君浩攥着手机,看着银行发来的贷款预审通过短信,心跳不自觉加快。这时,负责公司内部金融产品推广的周经理端着茶杯坐到他对面,西装袖口露出的腕表闪着低调的光泽。

“听说小李买房了?” 周经理推了推金丝眼镜,嘴角挂着职业性的微笑,“正巧,我负责和几家银行对接,有些内部消息可以分享。” 他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份文件,上面印着各家银行的贷款利率表,“目前基准利率 4.9%,但如果走组合贷款,公积金部分 3.25%,商贷部分能谈到 4.7% 左右。”

李君浩连忙掏出笔记本记录,笔尖在 “组合贷款” 四个字上停顿:“周经理,组合贷是不是很麻烦?听说要跑好几个部门。”

“流程确实繁琐些,但能省不少钱。” 周经理用红笔圈出关键条款,“以 200 万贷款为例,30 年下来,组合贷比纯商贷能省近 20 万利息。不过,银行现在都有附加条件,比如买理财、办信用卡。” 他指了指某家银行的政策说明,“像这家,要求贷款时必须认购 20 万三年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 5%,但提前赎回要收 5% 违约金。”

李君浩皱起眉头,想起父母辛苦攒下的首付:“如果不买理财,利率是不是就谈不下来?”

“这是普遍现象。” 周经理往茶杯里添了勺蜂蜜,“不过也有办法周旋。我和 xx 银行信贷部张主任关系不错,过两天组个局,你带上资料,当面聊聊。对了,收入证明得提前准备好,银行要求是月供的两倍以上。”

下午三点,李君浩攥着打印好的收入证明模板,站在财务部门口深呼吸。玻璃门内,财务总监老陈正对着电脑核对报表,眼镜下滑到鼻尖也浑然不觉。

“陈哥,能帮我开个收入证明吗?” 李君浩把模板递过去,“买房贷款用。”

老陈推了推眼镜,扫了眼模板:“按实际收入开?”

“能... 能稍微开高点吗?” 李君浩的声音低下去,“月供 1 万 3,实际收入刚够两倍,怕银行审批不通过。”

老陈的手指在键盘上停住,办公室里只剩下空调外机的嗡鸣。半晌,他摘下眼镜擦拭镜片:“小李,财务章可不是随便盖的。虚开证明属于违规操作,出了事谁都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