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有律法,严令禁止,贩卖盐铁、粮食到他国。
盐铁之类的一般商人不容易搞到,但粮食只要有钱,还不是有多少就能收多少,商人们收上粮食,然后趁着水患的时候贩卖给齐国,从中谋取巨大的利益。齐国为了赈灾,不得不每年额外支出这一大笔银子。
这种事虽然不能放在明面上,但确实发生着,就连燕国边境的官兵都参与了进来。
张明远此刻无法反驳,只能狡辩道,“那又如何,我只是说齐国的食物更好,又没说燕国的食物不能吃。”
“张大人说的对,敢问张大人这一桌菜,若是在酒楼中,售价多少?”
张明远看着一桌的菜,心中盘算了一会,道,“应该有个百两左右吧。”
“再请问张大人,这一百两能买多少个包子?”
“足够买五万个。”
“张大人算的清楚,若是给张大人一百两,去救济灾民,张大人是置办这么一桌酒席呢,还是买上五万个包子,让更多的人吃饱?”
张明远想也不想就回答道,“那当然是买五万个包子。”
燕清欢陡然提高声音,道,“本宫也是这么想的,五万个包子能让更多的人吃饱,本宫便觉得包子,比这一桌的酒席更好吃,张大人以为如何?”
“这...”张明远被燕清欢问住了,虽然她觉得燕清欢这话有漏洞,但却没办法反驳,总不能不顾百姓死活吧,张明远拱手道,“皇妃说的在理,微臣受教了。”
燕清欢笑道,“张大人不必介怀,其实本宫也是讨巧了。”
燕清欢自始至终都没有对比齐国和燕国的食物,而是告诉了张明远一个道理,食物本不分贵贱,有时候包子比酒席好,算是正面避开了张明远的问题,确实有讨巧的嫌疑。
经过这件事之后,张明远对燕清欢的态度越加恭敬了。
齐宫之中。
齐皇,齐墨宸收到了张明远的飞鸽传书。
齐墨宸打开密信,见上面写了一首诗,读完,便将信纸重重拍在桌上,怒道,“好一个独携霜气越重关,她把朕的皇宫当成什么地方了,这哪是来和亲的,分明是来过关闯将来了。”
身边大太监李全,忙递上茶道,“皇上息怒,小心龙体。”
齐墨宸越想越气,“仗着有几分才气,便如此放肆,真是被燕皇那个老东西给惯坏了,若不是为了牵制燕皇,她当朕愿意娶她吗。”
“皇上莫要生气,这皇妃自小被燕皇宠惯了,等进了宫受了规矩,以后自然就会懂事了。”
齐墨宸端过茶喝了一口,平静了下心神,随后便把桌上信纸揉成纸团丢了出去。
齐墨宸十三岁登基,二十岁亲政,二十二岁便打败了燕国,百官无不钦佩,但只有他自己知道,齐国与燕国差距仍然巨大。
燕国地大,有十二个省,比邻齐国、梁国,还有外邦,因此兵力分散,若是真惹恼了燕国,燕国不顾一切调动大军进攻过来,齐国必败无疑。
好在燕国有所顾忌,大军被梁国和外邦牵制住了。
而齐国只有区区八个省,其中还有一个岭南省并未完全归顺,岭南人信奉的是圣教,就连那里的官员都是教徒。
好在岭南的圣教并不会对外扩张,和朝廷算是井水不犯河水,双方相安无事。
除了内忧还有外患,便是蛮族,蛮族善驱使飞禽走兽作战,十分难缠,不过蛮族不善水战,因而只敢在边境袭扰,不敢深入齐国。
再有就是,上次他们能战胜齐国二十万大军纯属侥幸,虽然夺了燕国三城,但因为兵力粮草不足,根本无法支撑继续作战。
而夺取的那三城对齐国来说,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好在张明远给了他建议,让他拿这三城换了燕国的长公主和亲,如此一来,燕国这边的事他可以先暂时放下了,专心应对蛮族和圣教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