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负图出洛水,彩凤衔云碧云里。因命风后演成文,遁甲奇门从此始。”
要说风后奇门,周圣怎么悟到的或者说得到的,童仲不清楚。
相对比王也一开始就拿到了风后奇门的总纲,还有后面周圣指引他到了大成的境界。
童仲一开始的风后奇门,就是一幅无字的风后奇门图而已,这图还是随心而动的,要不是童仲一开始无心学习,再加上他本身在学习童氏一族术法的时候,有了一定的功底,说不定那天童仲就直接被周圣整疯了。
而后的定中宫,童仲也是有幸听过老天师口中的神龙负图这一句诗言,怎么风后奇门大成他不懂,化吾为王他能理解一点,但神龙负图童仲就有所了解了。
上古时期有“河出图,洛出书”的传说。其中“河图”被认为是由黄河中的神龙(或说龙马)背负而出,伏羲氏据此绘制八卦。
河图中的点线组合被认为暗含五行、阴阳、方位等数理,神龙负图象征”天道“通过祥瑞之物向人类展现自然法则,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即是自然规律可被人类认知与运用。
道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这个世界,众所周知的是,世间万物都由炁所构成,那么这个炁,也就可以看作是道,也可以看作是一。
所谓的合道,所谓的合一,其实不过是对炁的理解罢了。也正因如此,童仲一直都认为风后奇门其实定不定中宫都无所谓。
最重要的是,对于炁的理解,也就是老天师所说的性命双修。只要修行到了一定的境界,八奇技也不过是小道而已。
而童仲的定中宫于心脏,也不过是被龙神功给影响了而已,不同于尹仲因救女而入的魔,童博的向善理念,各有各的追求,童仲则是执着于变龙。
那时的童仲心境已经无法支撑修为的继续增长了,误入了歧途,“人”本身也是天人合一的产物,历代先贤所追求的天人合一,一直都是自身本身。
童仲过于执着外物,一直在刺激龙神之血(龙血)的增长,让自己逐渐的开始脱离人的范畴,慢慢的龙化。
这一点,在田晋中死时的那一晚最为明显,要不是那段时间主动挨了老天师两巴掌,心血受损,可能童仲都撑不到被强送风后奇门了,直接脱离人籍了。
得到了风后奇门后,童仲也是直接将中宫定在了心脏,将心脏处的龙血牢牢的锁在那里,稳定住了局面,才可以重新思考天人合一。
回忆到了这儿,童仲在大海中猛然睁开眼,看着上方的军舰阴影,身体还在往大海深处下沉,有一种孤寂之感,就好像等待着被救赎一般。
童仲忍不住自嘲了一番:“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
“所以说,我所追求的到底什么?”
童仲问这句话的时候,连自己为什么这么问都不明白,脑袋里空白一片,他连为什么这么想都不清楚。
就好像,从掉入这大海之后,人生有了新的变化一般,可他也没有那种生死攸关的感觉,要说死亡的威胁,那是没有,童仲有好几种办法离开这个地方。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积迷如望洋,顿悟不违咫。”
两道声音传到童仲的耳边,犹如醍醐灌顶一般,童仲则是自言自语的说道:“是啊!我想要去追求什么,想要领悟到什么?从来都不是早与晚的问题,而是...我想要的是什么?”
童仲的双眼放出金光,随后用右手的大拇指戳了一下的自己胸口,那定在心脏处的中宫散去,已经许久未再燃烧的血液在那一刻点燃。
“那么!就让我试试,龙神功与风后奇门能结合出个什么鬼吧!”
童仲展开双手,心脏处爆发一股强有力的震动。整个身体先是炁化,然后再是血肉筋骨重铸。
像逆生三重一般血肉重铸之后,童仲用风后奇门框住自己身为人的身体,以整个身体为中宫。
龙神功发动,童仲变成一条炁龙在海中游荡,在游荡的同时,原本白色的炁龙逐渐有了血肉,变成一条真正的神龙。
如果说,风后奇门是统领周身七十二侯,能变化其他生命的话,童仲现在就像是同样有七十二变的杨戬多了孙悟空一只眼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