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抗太子教令者,格杀勿论!
早朝的时候,李世民宣布建立凌烟阁,排二十四功臣,画像挂入其中。</p>
百官自然没什么好反对的,对于他们也没什么影响。</p>
建个阁楼,画几副像,能有什么。</p>
武官则比较激动,毕竟这象征着荣誉。</p>
君臣议事后,李承乾到了太极宫两仪殿。</p>
把晋州送来的文书,拿给李世民看。</p>
“这么多,日赚一百三十万钱,都能比得上去年商税岁入了。”</p>
李世民有些惊讶,这可不是个小数目。</p>
去年大唐在商税收入上,也就五十七万余贯。</p>
一百三十万钱,也就是一千三百贯,一月三万九,一年四十六万八。</p>
这才仅仅是一座煤矿。</p>
要是开两座,三座呢。</p>
要知道,太子开设的煤矿,可不是征集徭役,而是付给工钱。</p>
不仅对大唐百姓没有负担,反而是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造福百姓,更能吸收隐匿人口,是两全其美的事情。</p>
“太子准备怎么卖出这三十万斤。”</p>
李世民很快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p>
李承乾回道:“长安百万户,若全改成煤炭,自然是不够用的。”</p>
“所以我想的是,先下令,让所有的酒肆,作坊,铁匠这等买卖场所,禁止使用柴火,全部改为用煤炭。”</p>
这就是强卖了,一道政策下去,商业场所禁止用柴,只能用煤。</p>
不买就关门吧。</p>
王朝时代,销售真的是个很简单的事情。</p>
李世民点点头,对此没有意见。</p>
商人本来就赚钱多,即便是使用煤炭,承担也不算多大。</p>
“朕听说,你在长孙无忌那边借了三千万?”</p>
李承乾闻言,面色有些怪异,道:“是的。”</p>
李世民道:“汝为太子,借钱太不像话了,难道朕的内库里,连三千万钱都拿不出了吗。”</p>
“明日朕会把这个钱还给长孙无忌,你再开矿场需要多少钱,直管是从内库拿就是。”</p>
李承乾知道,这是矿场赚钱太多,李世民要把长孙无忌踢出局。</p>
倒也不是全部为了钱,只是李世民可能担心,长孙家族会成为像是清河崔氏那样庞大的世家,毕竟李世民已经把长孙无忌,列为凌烟阁程,等规划出来,就传告全城。”</p>
全城徭役的情况下,朝廷也没有什么负担,就是安排一些工部的官员去进行指导负责。</p>
况且这是为了长安百姓好,李世民自然就同意了。</p>
“还有些其他方面,届时我安排人去做。”</p>
李承乾补充道。</p>
李世民也没什么意见。</p>
回了东宫后。</p>
李承乾就下达太子教令,至左右金吾卫大将军府。</p>
要求所有金吾卫及下属的左右翊府武侯铺,立即对长安一百零八坊,坊内百姓房屋所有渗井,进行全部掩埋。</p>
同时于坊间各告示所,发布太子教令,长安城内,严禁私自打造渗井,违者罚款万钱,举报有功者奖五千钱。</p>
再传太子教令于各坊坊正,里正,保长,每户门前,按规制造木质垃圾桶。</p>
各户厨余垃圾,生活用品废弃物,如织物废料,陶瓷碎片,竹木器具残件等,统一放置垃圾桶内,由专人清收。</p>
罗会手里有数千夜香郎,这就是环卫司的雏形了。</p>
以这数千人为基础,设立环卫司,再对外招工。</p>
环卫司的规章制度这些,直接搬抄后世就行,每日对街道进行清扫,配备马车,收垃圾桶垃圾统一处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