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咳。”
黄玄素剧烈的咳嗽着,将有金丝缠绕的木质的筷子放在盘中,对面的清幽紧急忙慌的递给他一碗水,借着水黄玄素得以顺利地吞咽下去。
“嗝~~”黄玄素放下木碗,长吐了一口气
在他面前已经摆放了五六十个盘子上面全部都是骨头残骸,由此推算,他已经吃下去了上百斤的各式肉类,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他日常食量的范围,然而他的肚腹却不见鼓胀,仿佛一个无底洞一样。
“你这里的居住条件可比我那好多了。”黄玄素环顾四周感叹道。
清幽默不作声,说实话,住在这样的房间里,他很不适应。
从狩使的主要职责是看管猎场,而打猎作为妖族内部的传统活动,一向被看的十分重要。这既是因为妖族喜食血肉,尤其偏爱新鲜,许多食物都要求现打现吃;也是因为狩猎是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拉弓最看得出力量,而瞄准则看得出五感的灵敏,强壮与机敏是妖族内部的追求,大家族之间的联姻往往是在打猎中践行的。
而他们为了狩猎所建造的行宫,自然也豪华万分,单单是他现在所居住的偏房,就足足有两百平方米,灵气充沛的玉石,生机活跃的古木构成了房间的主要框架,这些事物在外界都足以称得上是宝贝,可以当做易物的货币使用。
而精美的瓷器、玉器金器更是姿态多样,琳琅满目,大部分被塑造成了妖族偏爱的藤蔓型或花型,宛若一座用宝石装作而成的美丽花园。
透过安装有琉璃的窗户,则能看到远方无穷的山峦,青翠连绵,古树幽森,岚气弥漫,悦耳鸟鸣不断传来,虽然不见日月,但别有山色空蒙之味,与内部的人造花园相映成趣,既有自然之美,又有端庄典雅之味,道法之中,天人合一,天人交感,人法天地,的思想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毫不夸张的讲,整整三十六个职位中,他这里除了掌管祭祀的天星使甲乙的住所之外,绝对是最为华贵典雅之地,甚至因为祭祀的礼制,他这里远比祭天台要更多了一份生机。
黄玄素没有在乎亲友的沉默,继续询问:“还有吃的吗?”
清幽连忙答道:“有的,有的。”
说罢,他摇了摇自己系在手腕上的一串铃铛,那是身为从?使的凭证,跟黄玄素的黄铜灯是同样的事物。
伴随铃铛的摇晃,那些如同百花争艳的玉石食盘内的残羹冷炙逐渐变得虚幻,消散于空中,而一个个热气腾腾的新食物则重新出现。
作为狩猎行宫,这里自带厨房,身为从狩使的清幽可以自由选择要吃些什么东西,而不是像黄玄素一样吃着每天一样的饷派,虽然自清幽来到这里之后从来没有见过这里的厨师。
这些食物主要以烤羊、烤猪等肉食为主,葡萄西瓜等瓜果为辅,少量的蔬菜为点缀,至于糕点则完全不具备,妖族整体上不喜欢那些做工繁复的食物,新鲜的肉食上也以保留原汁原味为主。
黄玄素也毫不客气,撕开一只只水横流的羊腿,再次开始大快朵颐起来,实际上这些缺乏调味与烹饪的食物并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口味,相反那些妖族不太喜爱的腌肉,酱肉反而更适合人族的调味,不过黄玄素并不在乎这些,他感受不到这些食物的美味,他只是饿了想要吃东西。
望着对方继续狼吞虎咽,清幽心中有些紧张,下意识的攥紧了自己的拳头,他不知道对方今天突然来找自己有什么事情。
自从上次分别已经过了十天了,除了中间每十天一节的课之外,清幽并没有再见过对方,对方也没有正眼瞧过清幽。
上次请求对方原谅自己的过程还历历在目,说实话,尽管对方的原谅是那么的敷衍与淡漠,似乎毫不关心,但听到了对方的答复,清幽的内心确实好受了一些。
但同时却仍旧在患得患失,对方最近的表现,那敷衍而淡漠的语气,包括刚刚那种似乎是羡慕与挖苦的话语,总让清幽怀疑对方到底是否原谅了自己。
他想要上前去问个清楚,但却又没有那种勇气,每每走到那座图书楼前便停了下来。
作为一个久经狩猎生活的人,清幽自认为自身的视力是很好的,从与黄玄素接触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在观察黄玄素,他可以确认他就是自己当初在山林中遇到的那个未知生物。
然而尽管经过了这么久的相处,他却一直看不懂对方,甚至越看越迷糊。
对方作为外来者,作为穿越者,清幽能感觉到对方的适应性是很好的,第一次见面还穿着现代服饰,但过了一周之后就跟本地人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了。
但是他能感觉到对方跟他们是不同的,他们之间似乎隔着一层难以看见的帷幕,哪怕对方的一举一动都像个正常人。
他不知道这种感觉的来由,而且这种感觉时有时无。
如果要打个比喻的话,这种感觉就像一阵风,一阵清风拂过,没有任何痕迹,甚至连树叶草木都没有微动,让一切仿佛是偶尔会出现的幻觉。
唯独在看见对方眼睛的时候,这种感觉会变得格外明显。
后来他想了很久,觉得这或许是一种气质,如果用修行的话语来讲是一种气场,气势。
据器灵“大明”所讲,修行者与普通人通过修炼,使得修为提升,精气神壮大,或者晋级提升,与天地共鸣,就会拥有一种“势”与“场”,就会给其他人,尤其是修为境界不如他的人,一种特殊的感觉,比如说压迫感,或者亲切感。
但是并非绝对,有些人生来就会有一种特别的气势与气场,这样的人往往具备一些特殊的性情与天赋,生来便与众不同。
这种人哪怕是当个乞丐,也一定是最优秀的乞丐。
“嗝。”黄玄素打了个饱嗝,打断了清幽的思绪。
他抬头望去,看到了黄玄素正起身用灵气洗脸,梳洗完毕之后,黄玄素对着清幽说:“出来一下,我要给你讲些正事。”
清幽听话的跟着他走了,就像是一个真正的弟弟对哥哥所做的那样。
黄玄素带着清幽离开了那栋豪华且奢侈的房屋,在山野中穿行,他并不认识路,只是在尽可能的带领清幽远离那栋房屋。
大部分时候双方都在沉默着,黄玄素不喜欢聊天,清幽则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行走了二十余里之后,黄玄素转头向清幽询问:“你为什么没来找我?你身上的修行问题明显还没有好。”
清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沉默,仅仅只是面对黄玄素,清幽就再度回到了哪个令他感到两难的问题。
黄玄素没有在意,用日常一样平和的语气,说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请求:“请打我一拳。”
“啊?”清幽眼神中满是错愕,他似乎不太理解。
“打我一拳。”黄玄素重复道。
“这,这怎么?”清幽一时之间整理不出完整的句子。
黄玄素继续打断他:“如果你真的觉得你错了,就麻烦打我一拳。”
清幽犹豫,右手握了一个空拳,左手的包裹在右手上,不知道该怎么做。
“快点。”
手掌迟缓而轻飘地伸了出来。
“用力点。”
清幽鼓起勇气,握紧了拳头,像是递筷子一样递给了黄玄素。
同时黄玄素也伸出了右手迎敌,拳掌交触之间,他瞬间被震退了十余步。
看着自己微微发抖的手腕黄玄素忍不住在心中感慨,不愧是妖族的体质,也不愧是注重骨血的武炼法门。
对方这看似随手的一击,保守估计力量也足足有一千三百多斤!
而这还是在对方因为心怀愧疚,不一定能够充分施展力量的情况下。
炼体的法门称之为导引周天法,无论哪一种法门都可以分为三个重要的环节,练呼吸,增气力,抗打击,核心分别是脏腑,骨血与皮肉。
其中肺腑主掌呼吸,也被称之为文炼,骨血主掌气力称之为武炼,皮肉则主常抗打击,也被称之为横炼。
三者之中,文炼入门不易高深更难,武炼横炼易速成,但是论及长远远不及文炼。
这即是因为武炼横炼核心理念与灵气关系不大,不讲究技巧与体悟已道,同时也是因为两者的练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外力刺激,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留下暗伤,损耗自身的根基,影响后续的发展上限,因此力量来的快去的也快。
为了对付这一点,修炼横炼与武炼的人往往需要靠远多于文炼的药物进行辅助,这既是在补充营养,更是养伤的过程,但同时是药三分毒,这同样也在慢慢的毒害修炼者的身躯。
但是这对妖族来讲却不是问题,他们的生命活性远远强于人族,这种损耗对于他们来讲无伤大雅,甚至帮助他们更加有效地利用了身躯的活性,达到类似于文炼一样的养生效果,从而延长寿命。
而清幽这个转世之人,具有妖身人魂,有两者之长,力量上远胜过黄玄素,黄玄素现在站在原地全力出击,力量也不会超过一千六百斤。
但是黄玄素,也不是来自取其辱的,文炼也有文炼的优势,否则又何以能抗衡另外两者。
黄玄素瞬身闪过,他的轨迹似快似慢,短短十米的距离,他却足足留下了五个残影,每个残影动作不一,眼神中具备着某种光彩,仿佛他还在原地。
轰的一声,远比刚才的声音更加响亮,近似天地间有雷鸣爆发。
清幽的身躯倒飞而去,足有百米之遥,所过之处,草木摧折,土地坑陷,灰尘四溢,远方万兽奔鸣之声不绝于耳,仿佛一时之间有狂风肆虐。
而在黄玄素握紧的拳头之前,一圈圈白雾缓缓逸散而出,形成了规整无比的同心圆。
黄玄素收起拳头,缓缓迈步,与其说是行走,他的姿态却更像是在地上漂浮,脚不沾地,足不履尘,那杂乱的景象与他似乎毫无瓜葛,身形如飞影般在地面上掠过,较为宽松的黑袍在风中张扬,宛若鸟的羽翼。
明眸如同天空之镜,足见内心澄澈,面容虽不俊秀,气质却格外不同,近若天人。
他走到刚刚站起的清幽面前,凭着身高与站位的优势俯瞰着他,平静的询问道:“你明白了吗?”
清幽茫然的抬头望着他,似乎不明所以,黄玄素又是一脚踢去,这一击更是气势浩瀚,所过之处素白的气流如同白云一样升起,而在云气裹挟之中,清幽再度倒飞而去。
黄玄素迅速欺身追上,再度询问:“明白了没有?”
清幽依旧懵懂,迎接他的又是一掌,空气鸣动,豁然有声,宛若天门大开,万里无云。
清幽下意识的双臂交叉于胸前,就像前两次一样,然而没有任何的用处,在这一掌之下,他毫无抵抗之力,直直坠落,砸入地上。
或许是因为与大地发生了撞击,令他的大脑得以清醒,清幽察觉到了问题。
刚刚自己的随手一拳,就足以令对方的手腕不受控制的抖动,对方的力量远不如自身,但此刻他想要防御却毫无抵挡的效用,这究竟是为何?
黄玄素同样从半空飘落,如同叶落静湖,寂然无声,草木不动。
他收起了双手,因为对方已经明白了关键。
“拳有拳理,掌握了拳理便有了四两拨千斤之能。很多人以为这会是一种技巧,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再强的技巧一旦说出来了也一无所用,可以被轻易破解,根本称不上是什么奥秘,也不足以让那些修行者们代代相传。”
“同时它也并非是世人所理解的拳意,再强的意志没有施展手段,也不过是精神上的空想。”
“拳意的意指的是意象,而在意象背后被世界与自身的帷幕所遮掩的才是拳理。”
黄玄素伸出右手,俯下身子,将躺在坑中的清幽拉起,同时他的眼睛一直与清幽保持着对视,就这样笔直的映照出对方的影像。那眼神是如此的清澈,仿佛直接看到了清幽的内心。
“这一点我想你应该比我清楚才对。”
清幽下意识的握了握手,像是遵循习惯要抓住什么,但他的手中什么都没有。
清幽抬起手掌,望着右手指端因为拉弓所练出来的厚厚的茧子,似乎想起了什么。
“技进乎道,确实是与拳理相似的关系。”
一旁的黄玄素打断了对方的沉思,他的目光仿佛钉子一样钉在对方的身上。
“但是对于你来讲,应该不仅仅如此!”
清幽望着黄玄素黑白分明的双瞳,似乎想从那黑白的间隙中窥探出他心中的想法。
技进乎道,一个技巧或者是技术,究竟要怎么样的神奇与玄妙才可以说它接近了道?
术,法,道,所有细小的技术与技巧,不过是术的层次,在这之上是更加广博包容的法。
法又分内外,内是自身修持的法门,外则是护身攻伐的术法。
而在术法之上,超脱于两者,成为一切基础的,才是一个人甚至无数人汇聚自己一生的智慧,才能勉强摸到的,包容万物的道。
就像舞剑,拉弓,挥拳一样,单纯只动用肉身的力量,所有的一招一式,本质上不过是术,纵然有有关于剑意,拳意的知识也大多被当做心理暗示,只能开阔眼界,偶尔有人能借此提升境界,而不能增长修为。
到了有灵气的时代,肉身与灵魂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术法,迈向了法的层次,有了剑气、剑意,拳罡、拳意,因为术法是与修为挂钩的,必须有了灵气,有了修为出现的前提条件才能有术法诞生,也就是到达法的层次。
但是,所谓的道跟修为有关系吗?没有,哪怕是无灵时代依旧有道存在,它不因灵气而改变,它不会因为灵气消散而像法一样衰落,只是正常的改变了自身的形态而已,一个人的道看的是境界,而非修为,修为决定的是道能不能转化为战力。
那么自然就会有一种连接技与道的,特殊的术法诞生,即技进于道。
这种特殊的术法或许可以称之为道在现实层面的显现,不同于常规术法要靠本身发挥力量,这种特殊的术法是由自身的感悟为引,使得由万事万物汇聚而成的天地像杠杆一样推出了力量。
如果用黄玄素前世的话语来讲,科技或者科学与它的指向极为接近。
曾几何时,科技被称之为奇技淫巧,但是其本质就是让天地替人作战,而非让天地的力量加诸自身自身成为天地之显化。
随着灵气的出现,神秘测力量的恢复,道在神秘测力量的显现,技近乎道的范围自然也被扩展了,不再局限于具体的器物,或者说锻造器物,还延伸到了用器物之上。
法修,器修是两个最古老的流派,法修代表着术法,代表着法力,代表着法门,是有灵气时代超凡的起源。
器修则不仅是炼制各种器物与法宝,它同时也代表着运用器物的能力,丹修,剑修,体修,符修都是从器修之中分化而出的,运用各种各样的器物发挥术法的威能。
科技可以被称之为炼制器物的技近乎道,而剩下运用器物的技近乎道,便是黄玄素刚刚所使用的拳理,也是他之前不久领悟的“符法·亘字符”。
这足以称之为某种程度上的“见神不坏”,因为在通过技近于道这一条路,自我得以与天地共鸣,天地皆同力,在某种程度上有了第四第五境界的能力,可以近乎无限的使用,一有永有,尽管因为缺乏修为的支撑显得略显脆弱。
但这样的技近乎道,毕竟只是技近乎道而已。他们不过是取巧借用了天地的力量,其自身的修为根本不足以承载天地大道,一旦天地发生了某种改变,这样的技近乎道便无法运用。
就像在灵气时代,科技无法发展,甚至其根基都被挖掘。
而在无灵气时代,因为缺少灵气,难以身魂合一,技巧上无法更进一步,所谓的精妙武术拳脚只能当做锻炼身体的玩具,即使是科技,随着时空的转换也会出现问题,无法探索广大的世界,都无法得见大道。
而到了法的层次,即使在没有灵气的时代,虽然几乎无法运用术法,无法运用外的一部分,但是法门依旧可以存在,可以内部运行,依然有得见大道的希望。
这也是为什么“法”在“术”之上,而判断一条修行道路也是以法门为基础。
就比如说体修和剑修中的剑术派,他们的起源都是技近乎道者,但后续都推衍形成了术法,尽管技近乎道作为特殊的术法,不需要占用自身的术法位置,战斗起来可以更具优势,但终究不是修行的正道,取巧可以用一时,但不能成为一世之基。
尤其是对于追求永恒的道法一脉来讲,变化无时无刻都存在。
这也是为什么黄玄素来启发清幽的原因之一。
但看着对方的清澈的眼神,他有些失望的松开了手掌:“你居然还不明白!”
黄玄素认为对方应该可以迅速的明白,因为在他看来对方的悟性应该并不差,而这种事情自己悟出来的效果,永远比他直接告诉对方要好,同时也因为黄玄素本人是在清幽之后才领悟技进乎道,理论上来讲他是后进者,积累的应该没有对方深刻才对。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人人皆有不同,黄玄素所悟,只是他一人之理,于清幽而言或许并不适用,甚至反而有可能有害,正如医毒一体一般。
不过清幽的功法本来就是黄玄素所予,生而不养,传而不教,也不是什么好事,两利相害取其轻。
黄玄素随手拿出腰间的短刀,半蹲在地,刀尖在那个清幽摔出的巨坑旁画了一个三角,随后又在旁边画了一个叉,在这个交叉的四个端点与中间画了五个圆。
“技术可以向法延伸,而法阐述道,技巧也可以直接向道发展,构成了一个稳定旋转的三角。”
“这是利用漏洞与规则取巧,但却并非完全没有可取之处。”
“什么样的东西需要众生效仿,但是其本身却又只是工具,而没有任何的意义?”
需要效仿……接近大道……工具……清幽灵光一闪,立刻想到了什么,嘴唇张开,下意识的想要回答,但黄玄素没等他开口,我叹了口气,随口说道,“你想错了。”
“我没猜错的话,你想说的是法律或者秩序吧?”
清幽点了点头。
“你的方向就错了。”黄玄素抚额,“不过这不怪你,《仁者如射》所涉及到的知识本来就已经被世人遗忘的差不多了。”
“你的功法追溯始源,可以追溯到凤凰身上。天地有五行,生灵亦有五德,身披五德而兼五运者,凤凰也,凤凰为诸鸟始祖,圣人之象,其五德者,仁义礼智信也。”
“以五德为核心运转的功法,无论是在人还是妖中都不少见。”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五德‘德’指的到底是什么?”
清幽愣住了,倒不是他不知道什么是道德,但是仔细想去,他很难拒绝去描述道德是什么,他们描述的只是一些具体的准则、规范,那些被道德所包含,但并非是真正的道德。
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就像是下意识的忽略了这个问题。
黄玄素注意到了他的异常,抬起头对他笑了一下,笑容有些讥讽与戏谑,但那似乎不是针对他的。
黄玄素半躺下来,抬头望着树木的天空,语气忽高忽低:
“道德,道德,先有道后有德,所谓的德不过是对道的注释罢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什么时候存在过所谓的德行?承载万灵,生养万物是天地之功,可飞来横祸,万般劫难不也是天地所为?所谓的德不过是顺天者昌,逆天者亡,顺应所谓的‘正道’行事而已。”
“与其说是道德,不如说是道理,或者说是天地之间,阐述大道的‘法’,这便是天地之法,执行不殆,疏而不漏,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兴亡之时,众生皆苦。”
“而这所谓的五德指向的自然也不是真正的五个德行,而是天地之间的法。”
黄玄素后背发力,一个繇子翻身猛地站起来,手中的短刀刀尖指向了那个叉的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