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哗哗,狂风摇曳,天地间的气流迅速的汇聚,方圆百里的风都剧烈的躁动着,折断枝叶,掀起尘土,连那些坚实挺立的树干都在狂风中剥落。
每一缕的风中都夹杂着浓郁的灵气,黄玄素赤身裸体的在其间行走,张开双臂迎接着向他涌来的云白色风潮,接纳吸收着它们带来浓厚的灵气,迅速的修复着他身上的暗伤,不断的让他的状态越来越接近圆满。
他就如同广阔海洋中陡然出现的一个漩涡,疯狂地吞噬着周围的灵气,这些猛烈的狂风一旦到了他的生命,就如同温顺的宠物,在他身边缓慢的游弋摇摆,在他身躯中游走之后,又转化为对人体来讲毫无用处的污浊云气沉入地中。
此刻的黄玄素似乎就成了这个天地的呼吸中心,天地间的灵气在他的呼吸吐纳之间迅速的调整流转,而他自身也在气流的托举之下愈发强大。
这便是风属性的优势,风的优势除去速度之外,就在于借势。
无论做任何事情,除去本身的实力之外,借助外力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又有天时地利人和,无一不是在讲借助外力。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修行者同样需要借力,借取天地自然之力,借助从众人群之力。后者便是香火成神,军国之力,前者最早则是巫术的一部分,后续自然演化而成符箓等。
而修行者与天地交感强烈,对于天元大陆的修行体系而言,到了第三阶段拥有了法身的雏形,自身的灵气与天地交感,共同形成了一种模糊的场,在修行者不做主动压制的情况下,便如同生长于天地间的草木土石精怪一样,可以借助天地之力。
而几乎无处不在,数量众多,又方便流动,容易交互的风无疑是最容易借取的力量。
这些气流不仅可以帮助黄玄素恢复伤势,也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甚至黄玄素可以借助他们快速的警惕四周,而他的精神则顺着那些灵气流,潜入了自身的内景中。
那里有着广袤无垠的大地,有山峰,峡谷,地势变化起伏如同真实,不少地区还有河流流淌,有草木滋生,昆虫攀爬,河流汇聚在大地的边缘,形成了海洋。大地的中央矗立着极为高耸的山峰,山峰上环绕着四色的云彩,在山峰的顶端,似乎是天空的位置,能看到一片半虚幻的海洋,在海洋中心有一座岛屿,岛屿上有一座亭子,亭子中站立着一个人。
两片或真实或虚幻的海洋之间有着无数的云气流通,那些灵气所造成的通道像是河流一般,蜿蜒曲折,贯穿了整片天地,时而贴近地面,时而又抵上天空,而其中的水流,更是逆流向上,由下而上,越来越浅,从漆黑如墨,变得如同空气般透明,直到汇入那片虚幻的海洋,才再度回落,重新落入那深邃从而黝黑的海洋。
整个世界就如同一棵撑天支地的巨大树木一样,大地是根系,海洋是源泉,中央的巨山是主干,那片虚幻的精神海洋与上面的飘渺岛屿则是繁茂的枝叶,那流通世界的云气河流则是栖息于树上的瑰丽生物,也是盘旋流转的万物能量。
唯一的问题是,那贯通天地的虚幻河流,似乎有些干涸,时断时续,仿佛干枯的藤蔓,随时有可能从树上掉落,甚至影响到了树根,让根也有些枯萎。
由而随着视线拉远,整片内景无限的缩小着,那看似真实而广大的的世界,实际上仅仅只处于一片的白光之中,白光并不冰冷,但也不温暖,如同夜间的明月,虽然照在每个人身上是如此的皎洁,不在乎任何的灰尘,却又无比的遥远,远到像是投射出来的幻影。
然而视线还可以再度拉远,那片看似虚幻,看似能够包容一切的白光也在收缩,最后似乎仅仅只剩下一个细小的白点,白点上四色的光晕在缓慢流转着,如同四季的运行,时光的流逝,缓慢而又坚定不移,似有似无。
而在这个白点之外,是四盘十环的青铜轮盘,他们是如此的庞大,庞大到遮蔽了整个视线,庞大到上面的每一道刻痕都如同深不见底的峡谷深渊;他们又是如此的厚重,厚重的仿若恒星。
但他们又如此的轻飘与细小,因为在他们的外面是更为广阔的、变幻莫测着的、混沌的灵魂,是黄玄素的身躯,是黄玄素能够意识到自己、能够观察到灵魂的精神。
而这精神仅仅也只是识神的外壳,而识神却又不过是元神的衍生外物,然而元神却,位于那座虚幻海洋中的虚幻岛屿的亭子之中,并且尚在沉睡。
一切的一切,似乎不过是一个环,循环往复,永不停息,自我嵌套,广袤无垠,却又狭隘无比。
但这狭隘却又坚固无比,保护道内部不受干扰,保持着自身的稳定,孕育了无边的可能。
这便是【筑室】,筑牢身体之室,我在我之中,自成一体,让道种有了安稳厚实的土壤得以发芽,剩下所需要的,不过是迎来接纳一场心灵之雨,等到生发之时。
狂风渐息,黄玄素的双脚也落在了地面之上,此刻他已完全恢复,真正的踏入了第三阶段,并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全盛。
他随意地停下,手掌伸向一旁的松树,指尖闪烁微光,在与松树还有些距离的地方轻轻一晃,空气中仿佛多出了某道丝线,将一棵一人环抱的大树瞬间切断。
这是进阶到的第三层次拥有了法身雏形之后,对金属灵气的简单利用——金属灵气可以加强坚固与锋锐,而将这种灵气简单的甩出不亚于一些刀刃,对于修行者而言,伤害可能不高,但处理普通生灵与死物却完全够用。
同样类似的还有用木属灵气简单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有毒,火属灵气可以加热矿石炼制出不逊于前世的精钢,土属灵气简单判断地下结构是否稳定……
除此之外还有拥有法身之后,生命本质蜕变,多种灵气自然而然运行所带来的被动能力——寒暑不侵,餐风饮露,饮石吞铁。
以及最为方便的,也是炼制真正法器的基础手段——物质转换。
随着黄玄素将手掌放在那倒塌的树木之上,以他的掌心为核心,树木开始猛然的扭曲,像是遭受到了巨力的拉扯,不断的蜷缩,想要变成一个球形,在这种巨大改变的情况之下,内能得到释放,整棵树木开始自燃,然而如今的风火已经伤害不到黄玄素。
不多时,原本的数目已经消失不见,只留下一滩灰烬以及被黄玄素拎在手中的一套完整的衣物。
这便是真正的炼器手段,而不是像黄玄素先前那样只能靠单纯的灵气浸泡进行的养器。
后者是前者中的一个的分支,用于修复和保养已经炼成的法宝,可以看作一种极端温和且低效的炼制方法。不过后者同时也是前者的基础,因为后者更接近天地缓慢形成天材地宝的过程。
黄玄素将这套衣物穿戴于身,仔细检查了一番。这套衣物是按照原来他在书院领的制服为原型炼制的,颜色大小以及设计上几乎都相差不大。甚至背后还有一把同之前一模一样的剑鞘,翠绿如新,虽然原料是木头,但却像是用经年的竹子所做。
只是衣物的袖口衣襟等地还是有一些花纹,像是松针亦或是扭曲的树干纹路,大概是因为炼制手段粗糙的影响,毕竟黄玄素只是随手一炼,没有关注细节。
但尽管如此,如今的这件衣服也不再是普通的粗布,具备了一定的抗劈砍功能,从某种意义上相当于一件软甲。
“这就是道化的能力吗?”即使是黄玄素这种淡漠的人,面对这一能力也不由点头称赞。
灵气是一种介于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特殊物质,可以在物质能量与精神之间转化,三者之间本就紧密相连。
灵气本身就充实于万物之间,那些看似无生命的物体,本身也有诞生灵魂的可能。
而所谓炼器的本质,就是用自身的灵气干涉这一过程,用自己的灵气取代原本物品具备的灵气,短暂的将这些物品活化,赋予灵魂。从而扭曲更改他们的力量。
这也是为什么在迈入第三阶段的时候黄玄素需要媒介修行,本质上就是为了感悟理解“道韵”——“死物活化”这一漫长过程的玄妙法门,而法是道的体现。
这不仅可以将自己的身躯转化成为灵气生命,获得独特的法身雏形,同时也可以仿照天地让死物转化为特定的法宝。
事实上,这两者本身就是一体的,生死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没有灵魂的纯粹肉体跟死物有什么区别呢?
而这一转变的过程可以称之为炼化,也可以被称之为道化,因为其核心就在于赋予或提升物品的“道韵”,以及其衍生而来的,对道韵的提取与融合。
道韵越多死物就越来越接近活物,进而产生灵智,形成器灵,而对于器灵而言,修行者就是其的天父地母。就像天地运化造物,从死物中发展出了无数的生命一样。
而像这些从死物中炼化而出的生命包括人是天地的一部分一样,这种道化能使死物成为自身的一部分,成为一件法宝——一件承载了道,并以法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法器。
换句话说,这一过程就是人在侵吞天地的权柄,炼化天地的造物让他们重新转化,打造一个只属于自身的世界,而自身意志就相当于这个世界的天意。
而由寄托了自己根本大道,同自身一同进步的本命物所化作的法身便是这个世界的集合体现,是另外一个自我,相当于自我大道施行于天下的蓝图。
当然实际操作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材料与炼化手法的问题,炼化手法还要考虑到其跟自身的相性、道?、法身雏形是否相符。
黄玄素的炼器手法是曾经用来炼制太阳神车的六龙御日,而自身的法身则是霁月,日月同辉,相信非常不错。
但是炼制这件衣物的材料过于单一且品质太次,黄玄素又没有花费太大的心思,所以并没有达到法宝的层次,甚至连法器都算不上,毕竟这件衣服没办法用来辅助施展术法,顶多只能算是一件制作精良一点的布料罢了。
“接下来该考虑另外一件事。”
他因为遭到袭击而从楼船上坠落,那些攻击他们的人显然不会罢休,按黄玄素的计划,醒来第一时间是恢复伤势,如今恢复完整,接下来的目标无非是与其他人会合,并确认袭击对象。
那个袭击者用出了这个世界不存在的五雷正法,有必要去确认。
要找到暗处的袭击者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要判断对方的目的,判断对方的行刺手法,进而判断对方的人数多少,对方的位置,对方的实力几何……何况还要同时判断己方的队友所在何地。
不过黄玄素用不了如此麻烦,他掌握了慧眼。
何为慧眼?慧眼者可见古今未来,可破虚化假身。
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在彼此影响,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一件事是什么样的事?眼前之物是真是假?这些问题真正重要的都是看这个事物能对其他事物产生怎样的影响,产生影响的事物为因,受影响的事物为果,问过去逆推成因,向未来顺推成果。这便是因果。
于黄玄素而言,亦可称之为污染,因为对于个体而言,外来之物无论好坏都是污染。
慧眼发动,眼前的世界突然流出了无数道虚幻的丝线,道道颜色粗细各异,或成红黑之色,杀气滚滚;或呈透明半白之色,平淡如常;或粗大如手臂,牢不可破,似乎有生死之因果;或细微如发丝,随时可断……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无穷的因果纠缠,纵横天地,勾连万物编织成了巨大的网,而这张网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化,每一刻都有新的丝线生成,又有旧的丝线断裂,但那断裂的速度却远远比不上更新的速度,使得这张纵横天地的巨大网络永远都比比上一刻更加的繁复密集,像是有无数无形的蜘蛛在疯狂的编织,构成那些形态各异充满别样美感的奇特图腾。
黄玄素按了按眉心擦拭掉眼眶,溢出来的鲜血,进一步的调整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如今的他虽然修为提升了能够看得看清楚,但是缺乏天眼辅助的慧眼,暂且还不能感受如此庞大的信息量,不能够看得太多太远。
而且,因果循环相生,一切都是因,一切又都是果,包括看因果这件事本身同样也属于其中。一些的因果,哪怕看上一眼,就等于自身又背负了因果,不能多看。
于是许多的因果变得透明微薄,彼此之间的关联也变得稀疏,那些纵横天,只剩下了以黄玄素为中心构成的巨大网络,或者说巨大的茧房,而黄玄素便是茧房之中的巨大蜘蛛。
黄玄素微微张口,天地间似乎有风吹过,这张虚幻的巨大的网像是蛛丝一样颤动,捕捉着方向。
很快数条因果就被黄玄素察觉粘到手中,这里面不仅包含与他相处时间较长的龙溪,甚至还包含那些连面都没有见到的披甲士卒。
而在这些丝线中有一条因果呈现红黑之色,夹杂些许白斑,一直延伸到远方的天边,辨不清方向。
这便是黄玄素之前因为遭受杀劫而与刺杀之人结下的因果。
从因果的表现来看,红黑色代表之刺杀的“因”,有生命的危险,白色则是在预示着之后可能会产生的“果”,白色代表发展方向很多变暂时无法确定。
如今的黄玄素虽然没有具体的操纵因果的能力,但凭借自身的推演能力,以及慧眼的观察,他可以反溯因果找到对方,这相当于将因果报应的过程提前。
这是他和青龙在一开始的术法选择时就确定好的搭配。
但遗憾的是,这一过程黄玄素并不确定需要多少的时间,也不确定会通过怎样的方法达成。
正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因果报应这种东西十分复杂,因为天地间的事物太多,哪怕是一个普通人,也能结下无数的因果,这就导致了在实际操作中一个“果”往往是由多个“因”产生的。
所以有的时候善不一定会有善报,恶不一定会有恶报,小的事情会造成大的后果,而大的事情却毫无后果,因为善恶大小都只是对单个因果行为的一时评判,而无法评判全貌。
没有天眼的辅助,即使黄玄素拥有可以看到部分世界真相的灵眼,也无法看到对方的全部因果,从而进行合理的操作。
与其黄玄素自己耗费精力去找他们,不如让他们来找我,也就是反向的延长因果的报应时间,相比于提前应验,反过来避开,以逸待劳反而要容易上许多。
毕竟从黄玄素没死的那刻起,现在就是黄玄素占据主动了,对方只能乖乖的等着黄玄素来还因果,接受黄玄素给予的报应,这就是因果的妙用。
“非我逐人,而人逐我。”黄玄素微微一笑,放下了手中的因果,根据简单的推算,沿着因果相反的方向走去。
一步踏出,风随心动。天地慷慨的借与力量,狂飙远去,却如清风穿林,一去万里,无丝无痕。
在他的灵眼之中,天地之间灵气浮游走动,自成规律,与自己相生相融,仿佛在讲述着某种奥妙,这片天地正慷慨无私的向他传授着自己的道理。
…………………………
远处陡峭的山崖上,一位身穿皮衣皮裤的少女坐在悬崖之畔,双腿垂在空中,手肘抵在膝盖之上,托着脸庞,红发鲜艳如火,服装上的铜钉熠熠生辉。
她的面容说不上俏丽,如同伤疤一样的红色纹路占据了左脸额角,渗血的布带在四肢上都有所缠绕,似乎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那些伤口上残留着浓烈的灵气不断的爆发而出缕缕的锋芒。
但她似乎满不在乎,有些呆愣的看着脚下的山林,广阔的大地上并未有过多的探索,原始的丛林中古木苍天,浓密的绿荫下不时传出野兽的咆哮声。
少女明亮的视线穿越了层层丛林,看到了在林间跳跃的猿猴,看到了在地上攀爬的巨型蜈蚣,看到了浑身洋溢着浓郁灵气的奇兽:有着两个头颅的野狼,深有双尾的野豹,背上长有一根根洁白伶牙的野猪……
似乎是看得倦了,女子有些不耐烦的询问:“找到了吗?”
而站立在一旁的男子睁开了紧闭的双眼,露出了湛蓝如同天空的眼睛和令花朵盛开的笑容。
他的面容立体英俊,身材高挑,皮肤白皙,鼻梁高挺,金发,耳朵尖锐细长,身上穿着明显不符合此方世界的笔挺礼服,肩膀上金色的流苏垂立,一根细长的金链,从胸口的袋子流露在外,类似钻石与蓝宝石的碎屑点缀于西服之上,全身上下没有一点灰尘。
“我没能找到他的尸体,想来他应该活下来,并且成功逃走了。”
少女似乎有些不解,转过头问道:“我记得你们家族不是有万物亲和的天赋吗?怎么这也找不到?”
“无论我们的来意是好是坏,于这片天地而言,我们的身份终究是外来者,万物亲和的能力本身就要打个折扣。”
男子的语气不急不缓,似乎对这件事情并不上心,也不在乎到底能不能找到对方:
“何况万物亲和也不是万能的。”
金发的俊秀男子笑容温和,毫不避讳的说出了自己能力的底细与弊端。
“万物亲和的本质是利用万物之间的联系扩大自己的观察视角,与天地联系越紧密的人越容易被观察到,所以对于要求天人合一的修行者而言,效果很好。”
“不过,如果目标身处于类似沙漠这种生命极少的地方,或者其本身与天地的联系过于疏远,那么万物亲和就不一定能找到对方。”
女子挠了挠自己的头发,似乎很难理解。“你的意思是说我们的目标是个孤僻怪?或者说我们的目标同样具备万物亲和的能力?”
“你要是这么理解,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娜塔莎”男子的话语中有些宠溺。
“实际上的操作过程中会有很多的例外,比如跟我家族一样位列十三家族的【篡逆之影—德雷斯】,他们所传承的黑天帷幕就可以隔绝万物亲和的影响。还有前些日子我们去过的那座寺庙,那里的僧人也能够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