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明第二天就回了县里,孙韬就留在庄子上教书了。
工资高,住的舒坦,吃的好,禄伯等人也会照顾好孙韬的。不过葛明走前对孙韬说,不要每天都埋头读书,隔几天就休息一天,不要把自己累坏了。
食为天今天打出牌子,限量供应极品条子肉,每一桌只能点两份儿。根据私下里传,这个猪肉跟孙思邈孙神医有关,据说是孙神医亲自调理出来的猪,只有香味没有一点腥臊的味道。
于是食为天又是生意爆火的一天,比前段时间开始卖鲜菜更加火爆。你想想啊,神医调理出来的猪肉,吃了说不定能够延年益寿。
食客算是有福了,这种条子肉难怪被称为极品,怎么这么香?怎么这么香?
。。。
几天之后,河北的第一场雪已经全都化了,等到葛明上午读完了书就有下人通知葛明,魏攀有请。
葛明一听自然不敢耽搁,径直去了魏攀的房间。
老宦官看到葛明到了满脸微笑,这也难怪,这些日子在葛家吃的好、住的好,还有葛明几个娃子陪着,说说话、打打麻将,要多舒坦有多舒坦。
这还不算,葛明给的药丸子不知道是不是碰巧,还真有点用,魏攀居然感觉腿脚舒坦了很多。补钙好像没有这么快速的,还可能是睡火炕的缘故。不管怎么说,这都是葛明的功劳。
“小子,咱家来了日子也不短了,眼看着雪都化了,差不多也应该回京城了。”
一听魏攀总算要回去了,葛明心中窃喜。内侍住在官员家里本就于礼不合,再说都不知道怎么弄吃喝给魏攀了。不过心里这么想,脸上不能露出来。
于是葛明一副依依不舍的表情出现在了脸上,任谁看着都有那么一点真心真意。
“魏总管,难道是小子照顾不周吗?”
“小子,咱家自幼就开始做奴婢,从来就没享受过做人的乐趣。在你家这些日子算是咱家几十年里最开心的一段时间,咱家也舍不得走,但是还要回去交差不是,不然陛下怕是会怪罪。”
听到魏攀这样说,葛明反而真的有些不舍了。这人虽然是李世民身边的人,但是毫无自由可言,从小就阉割了,让葛明真的有些同情,这让葛明脸上的真诚又多了几分。
魏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笑着说到:“过几年你就要去京城读书,将来说不定还有见面的机会。咱家决定后天就启程,皇命难违啊。”
既然如此,葛明也就无法再挽留了。
魏攀此时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笑着说到:“咱家都差点忘记了,来之前魏征家的一个晚辈拜托咱家给你捎来一封信,说是看了你弄的拼音字母之后有点什么想法。”说完把信封递给了葛明。
葛明一看信封上葛明亲启四个字,落款是个叫魏高明的人。魏征从葛明这里学了拼音字母,呈给李世民的同时教教自己的晚辈,这个也比较好理解,只是不知道这个魏高明是魏征的孙子还是儿子。
葛明看到魏高明三个字就心中不爽,本小郎君名叫葛明,你居然叫高明,非要高本小郎君一头不成?也不知道魏家人怎么想的,名字起得真没文化。
“你要是有空就回信一封,咱家走前帮你带着。”
“那就劳烦魏总管了。”葛明说完带着信打算回了自己房间。
魏攀好像想到了什么,又叫住了葛明,笑着说到:“小子,你给的药丸子好像效果不错,腿脚酸痛的毛病确实好了很多,咱家看了不过还有二十多颗,再给咱家弄点。”
葛明笑着点头,心里想到这东西要多少有多少,然后才离开魏攀房间回了自己房间。
这年头可不是后世,通信极不畅通,尤其是私人的信几乎只能让人捎去。
本小郎君倒要看看这个魏高明到底有多高明?
打开信之后发现这个魏高明的字写的不错,看样子年纪不大。等读下去才知道这个魏高明自称是魏征的孙辈,比葛明还要小一岁,平常跟着魏征读书,所以就知道了拼音字母一事。
葛明也想知道这时候读书的少年人如何看待拼音的,等看完整封信发现都是没什么营养的问题。
比如葛明是怎么想到用符号来代表读音的?其实在后世流行的拼音之前还有另外一套拼音,用的符号类似汉字的偏旁部首,韵脚跟对应的字还有相通的地方,不过葛明不会,不然那套拼音其实更符合古人的习惯。
为何不是不是从上往下写,而是从左往右?这个很简单,从上往下写葛明都不认识,再说从左往右写可以防止墨水蘸在袖子上。
古人从上往下写,其实是延续了在竹简上写字的习惯。要是竹简是横着绑得,相信古代的书写习惯也是从左往右。
比如按照读音读出的字跟任何地方的方言都不同,但是很多地方的方言都有类似的地方。普通话嘛,本就是北方方言为蓝本的。
葛明一边看信一边回信,不过并没有使用毛笔,而是下意识的拿起来鹅毛笔。其实并非有意为之,几乎就是下意识的,给人回信不都是如此吗?
如何称呼这个魏高明呢?想到唐代同辈之间的称呼,可以称呼魏高明为明哥儿,这不是跟二哥、孙韬称呼自己完全一样了吗?此时葛明有一种好名字都被猪占了的感觉。
于是按照后世写信习惯,开头就写了:明哥儿,你好。
也没从上往下写,而是从左往右写,连标点符号都跟后世一样。
写着写着葛明突然有了一种后世论坛灌水的感觉,这种感觉一上来废话就多咯,而且几乎全是吹牛。
为了防止出现什么差错,任何回答都往利国、利民、孝道上靠,以免被坏人抓住把柄。嗯嗯,这就对了,有点后世站在制高点喷网友的感觉了,魏高明这种好像应该叫做笔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