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安置流民(2 / 2)

苏小楼考虑了两天,决定还是全部捐出安置流民,产生的利资也充公,镇上自行安排。

山上的树木也免费捐给流民建造房屋,只提了一个要求,逢年过节,去给那山腰上那几座坟墓清扫祭拜一番,承些香火。

在镇长的介绍下,寻到了一个镇上老实的哑巴,每年三两银子的例钱,看守打扫师父的宅子。

并将剩下的六百多两银票尽数交给镇长保管,代为发放哑巴的例钱和平时香火的用度。

镇长做事一如既往的公允、公开,硬是又召集镇上威望之辈做了见证才同意苏小楼的请求。

做完这些事,他与那哑巴详细交代了一番,把房门钥匙如数交给他后,将家中的剩下的两匹马交给邻居照料,带着杏儿赶去木南府。

在木南镇与河间府之间的官道他颇为熟悉,因为也走过几次。

花了两日,出了河间府地界之后,也就陌生起来。

木南府这两年清剿匪患的力度很大,加上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此时已经到了爆发的阶段,随处可见的村庄拔地而起,哪怕是夜晚,官道上都还有商队过往。

天气很冷,万物凋零,枝丫上隐约可见绿芽。

随处可见路边歇息的商队生火取暖。

每隔四十余里,就有一个驿站,大多是私人营生,而非官府之人。

有茶水摊,简易的客栈,卖各种吃食的热食摊,也有打理马匹和维修马车的艺人,连马匹所用的草料都有售卖。

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小集市。

河间府至木南府有五天的路程,苏小楼并不着急,游山玩水之态赶路。

这日,翻过一道山岭,官道的斜坡上,一个商队的马车轴断了,堵住了去路,直到了午后才疏通。

所以到了临近驿站,已经快要天黑,只好住进驿站的简易客栈。

在外面的茶水摊点了两壶热茶,五斤熟羊肉,两碗羊杂汤,一小篮子的馍,与杏儿吃了起来。

这两年开始炼筋骨,所以饭量大的吓人,体重反而有所减小。

正在吃着,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听这声音,不下五六十人的队伍规模。

而且马蹄沉闷,不似普通人家使用的马匹,更像高大极具耐力的北凉马。

北良马一般是军马,官府管控很严格,市场上一般极少有售卖,木南镇上也只有李员外家有两匹,那年苏然带苏小楼进山打猎用的就是李员外家的北凉马。

这些还是苏然向他传授的知识。

果然,听得马匹被勒停的撕叫声,一队身穿黑色铠甲的军士,下马抽出长刀立刻将驿站包围起来。

一部分背负弓箭,手持长枪骑着马在驿站外来回警戒。

一看就极具章法,动作娴熟,绝对是边军中的精锐。

何故如此大的仗势?

周围商旅和摊贩见此,都吓得噤若寒蝉,不敢有异动,原本热闹的驿站瞬间安静下来。

看着一军士手中扛着的那面黑色双蟒的旗帜甚者露出恐惧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