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神海三山岛,中央四气彩云环,茫茫万灵生变地,更有玉山通三丹!
前三者是黄玄素内景的景观,也是他三丹修行法门的体现,更是他法相的雏形,但是最后一者,那贯通三丹的玉山却并非是单一的法门成型。
那是三者之间彼此关联的现象,它包括了四气调神大论中的土气,包括了万灵生变中蕴含的身体灵机,也包括了天地关中的漠然与坚毅。同时转换到身躯上,也是任督二脉的体现,三丹就包括在任督二脉之中,故而任督二脉可以称之为阳脉与阴脉之海。
而这一点便是黄玄素修改功法的关键所在。万灵生变本身并不强调体质,强调的是节律与掌控,再加上他本身的人族身躯,两者决定了他如果在体质上加强与钻研,正常情况下绝对不可能超过妖族的强大体魄。
淬炼身体也是有极限与方向的,长时间的锻炼与修行可以让铁矿化作精钢,但是纯粹的黄金再怎样熔炼都不可能比钢铁坚硬,这是天地的限制,就像妖族的身躯天生比人族坚硬。
除非天赋异禀,又或者得到了强大外力的改变,就如同将金属锻造形成合金,又或者用术法进行物质上的转换与合成,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并非是天生所成,也各有各的弱点。
比如说获得了坚硬的同时,就会惧怕高温,获得了硬度的同时也会更加脆弱。
天道限制了生灵,却同时也没有限制,仍旧给予了一线生机,内线生机让生物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改变,但是这样也注定了所有事物注定残破,不存在完美,除非主动舍去那一线生机,获得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完美。
黄玄素没有继续加强自身体魄,而是通过那本营造法式带来的灵感,加强了万灵生变炼体法门中“灵”的部分。
万物有灵,人的每一个肢体实际上也有自己的灵,而人是这些灵的集合。练习这篇法门本来就需要一些灵融入身躯,从而增加身体的活性,让肢体具备一定的灵性。
但是,这本质上是一种将整体分割的行为自然会存在破碎过头反噬的风险,也正因如此,要控制好度,不能让肢体获得的灵性更多。
而有了斩龙镇蛟仪式的加入,便有了另外一种可能。将身体的关键运输部分,修改为这种仪式的结构,从而镇压那些试图反叛的“蛟龙”—灵性,这样可以充分提高上限,也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在技巧上提供对抗妖族体魄的能力。
斩龙镇蛟真经所提供的机关结构类似于一座桥,但是其核心部分却类似于一口四方井。
之所以是井,而不是剑形机关,是因为蛟龙与水脉息息相关,斩杀蛟龙会对当地的水脉造成一定的影响,远不如囚禁蛟龙,将其驯化奴役的效果好,毕竟这记载的工程大多是为民生服务,当然必要时井也可以从四周伸出刀刃,化作斩龙台进行斩断
而将这个正方形井的两端拉长而成的弧形桥梁,是为了环绕水脉,提供定位与支撑的能力,只要水流没有淹没,桥梁之下便永远处于被镇压的范畴,而被镇压的情况下,蛟龙无法掀起可以淹没桥梁的大水。
而这一点在身体上也有对应的情况,无论从科学角度,还是从神秘学角度上讲,负责思考的大脑和负责精神的上丹田都在头颅,头颅连接其他部分发号施令,靠的就是脊骨,同时脊骨所处的中线也是任督二脉环绕的中心。
脊骨相当于桥梁的龙骨。
而以三十三段脊骨为基础,依托于任督二脉贯穿三丹田所构成的连接渠道,构造出三十三段桥梁,从而加强自身对全身体各部分灵性的掌控力,自身之神可以顺阶梯蔓延至整个身躯每寸肌肉,而被分裂的灵性则会受到压制。
这样在之后的战斗过程中黄玄素的身体会具备足够的灵性,从而形成一定的特殊效果。
根据黄玄素推算,这样的效果有两个发展方向:
一种是“灵”与“变”结合加强身体的活性,从而将力量完全的传导卸走,击打他就像击打水流空气一样,但如果对方能对力量进行控制,在体内炸开,效果就会较差。
另一种则是黄玄素相对比较倾向的“灵”与“生”的结合。
身体得到了灵性就可以看作成一定的“活物”,可以供黄玄素驱使的“活物”。
这些“活物”可以将近来的力道分解,就像是群兽围攻,强大的力量分解到每个部分上受到的力量就会小很多,解决处理起来自然会更加轻松。
同时这样还可以起到环绕镇压的效果,就像是镇压蛟龙一样,那些“活物”将进来的力量分解之后,就可以将这些力量包裹,储存在自身体内,将伤势力短暂的封印,如同一根根锁链将蛟龙捆缚。
更妙的是,这样可以和黄玄素的另外两个计划形成搭配与组合,这两个计划,一个是进入第三阶段修成法相的法身雏形;一个是钻研进入第三阶段之后修行的术法【明庶风】,而震卦之【明庶风】包含雷法的奥妙。
第三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将自身初步的灵气化,这样一来,自身并不算做完全的物质属性,而是由灵气转化而成的物质形态,想要真正伤害第三阶段的修行者必须要从灵魂和肉体上双重打击。
不过第三阶段也并不完整,不能达到完全的灵气化,完全的灵气化会导致肉身超过了灵魂与精神,阻碍后续的发展,也正因如此,物理攻击仍然存在一定的效果,比如说物体撞击产生的冲量依旧有效果,只是能量降低,而足够大的能量依旧会产生一定的伤害。
哪怕现在没有枪械,那些用来攻城的强弓巨弩依旧能造成损伤。
想要进入第三阶段,必须需要一定的媒介汲取道韵,道韵并不是一个固体的名称,而是一种抽象的节律,是物体所遵循的自然演化而出的法。
道韵不是道,而是阐释道的韵律,道只是道而已,任何加之于道之后的都只是法,但道韵这种的特殊的法就特殊在于,能将物体灵气化。
灵气飘渺不定,不符合物质的稳定,同时也没有自我意志,没有精神的自主。术法通过自身的灵魂将意志附加于灵气之上,从而操控他们将其进行转化,但却很难将自身转化为灵气。
而道韵却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大道无处不在,包容一切,任何事物都可以得道,自然也包括无意志的物质,这些物质生成灵智与精神之后便可以成为山水之灵,草木精怪,亦或者古物精魂,而道韵便是这一过程中所展露出来的转化进程图。
而有了这幅图,修行者便得以效法将自身的肉体转化为类似于灵气的物质,成为一种特殊的灵气生命,从而得到更贴近大道的身躯。
这些得到了大道身躯的人其实其本身也可以当做一种媒介,用来汲取道韵。但人比物体要复杂的多,也要活泼的多,他们的道韵变化,往往更加复杂,不易于学习,而且不可能像物品一样,随时随地可以参悟。
同时每个物质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事物的转化进程图也不一样,而每个修行者也是不同的,需要找到与自身最为贴切的转化进程。而能遇到知己的概率,相对来讲比找到合适物品的概率要更少,因此道韵所需的媒介往往是物品,
不过有些天赋异禀的家伙,他们却不需要进行这些过程,归根到底借取道韵只是看图说话的模仿过程,是由浅入深的学习,有大智慧的人自然可以直接跳过基础阶段,直接得到答案。
但是绝大部分修行者却还是需要这个过程的,没有过去就没有未来,没有向天地与他人学习与观察的过程,自然就难以找到自身的方向。这一过程中,如果运气好,很快就遇到了与自身相性相符的,自然可以快速的找到方向,而如果运气差,就需要多走多看,不断的找寻自身的方向。
而黄玄素相对来讲却十分的幸运,因为他已经找到了,可以给自身提供道韵的事物,而且两者之间的相性十分的高。
他所需要的,便是那一盏持灯时的随身物品,王家赐下的法宝,黄铜灯——博山。
除去自然之物,强大的修行者,强大的法宝也可以看做成一种媒介。
世上的绝大部分物品因为彼此之间的交感强烈,相互之间会形成影响,导致形成的道韵往往残破或者不纯粹,但是像博山灯这种已经炼成,具备强大法力的法宝,却与之不同。
强大的法力提供了足够的灵气,满足了形成条件。同时人为的炼造过程,隔绝剔除了大部分天地之间万物的相互干扰,使其更加纯粹,而修行者本身大道对其的影响,相当于指明了一种方向,能让道韵的行程速度加快。
这也是为什么所谓的法宝往往比普通物品更容易诞生出器灵,也更具备天生道韵的原因。
这一盏的博山灯作为照看书籍,提供光芒,保护他人的法宝,其相性是:博览群山,海纳百川,广包天下,无物不行。
这种以虚纳实,囊括天下,接受一切,与黄玄素的修行体系十分相符,天地观讲求宏大淡漠,洞察一切,不带私情;四气调神大论讲求,顺应天地,调控一切;而万灵生变则讲求延续生化,承载万灵。
凭借这个媒介,黄玄素完全可以快速地形成自身法相的法身雏形,他甚至在空闲时间已经推算出了这种法身的大概情况。
因为取材于博山灯,这种法身能提供的能力,大概率与博山灯相仿。博山灯的光芒能够去除邪魔,明心定性,让人更好的修行的同时,能够对阴暗类的事物产生压制与约束。
而这样的净化削减,配合螺旋素身体形成的一个个小井封印,可以最大程度的削减伤势,同时明心见性的能力可以提高灵的稳定,让身躯的掌握更加的灵活多变,称心如意。
而有了这种净化削减的能力,以及炼体法门提供的强大生命力,黄玄素能够更好地提升【明庶风】所蕴含的雷法的威力。
雷法,与剑修的剑术并列为术法中攻伐第二,也是法修的最强手段以及最高成果。
不同于剑修以庚金之气为主,强化五行中最强于攻伐的金之灵气,单纯的强调锋锐、坚硬,以求切开一切,一击毙命。
雷法要更加的广博深奥。雷霆者,天地之枢机,阴阳相击,乃为雷霆。雷法中的雷霆并不单单指所谓的电击,而是指天地间,阴阳交感所碰撞的一切事物。
理论上来讲,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看作是雷电的一部分,所有的灵气也都可以生成雷电。
用科学的话便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正反阴阳离子作构成,形成物质的同时,也可以全部转化为最狂暴的雷霆。
这就是万物皆为法,万物皆可为雷霆,修体内雷霆,正身破恶,顺天地风云,震慑万灵,天人相印,掌握天地之力。
但是如果在进行属性划分时,道法之中却往往会把雷电归于五行之中的木属,不同于魔术之中,把雷看作是火属的演化。
这归根在于四元论和五行论的区别,魔术的四元以太论讲的是纯粹的元素,而道法的五行论讲的是属性。
典型的案例就是冰,冰属在魔术中会单纯的归类于水,但在道法之中,它不仅可以归属于水,也可以归属于金,因为冰所具备的低温有着金的杀伐特性。
毕竟所谓的五行前面要加个阴阳,本质上是少阴,少阳,太阴,太阳以及阴阳总体的显现。
雷霆之所以在阴阳五行论中被划分于木属之中,便是因为雷霆乃是阴阳相击之所成,同时兼具阴阳之性,又因自天而降,雷击木而生火,阳性稍长于阴性,故称之为少阳之象,为木。
也正因为雷霆为阴阳相击,兼具阴阳万物皆可为雷霆,积累为木从天而降。
修行雷法可以分为两个流派,分别为阴阳五行雷,以及九宫八卦雷,两者达成的效果是一样的,只不过在内炼的修行方法与思路上有所不同。
阴阳五行雷,也就是五雷正法,相对比较出名,走的是从上而下,阴阳化万气,万物皆为雷霆的路子。
其内部划分阴阳,分为阳雷和阴雷,以人体五脏五气为核心,交感天地,内修外应:以太阳之火雷为主,和少阴之金雷碰撞化为阳五雷;以太阴之水雷为主,和少阳之木雷碰撞化为阴五雷,在以土为中心阴阳合合成为五雷。
阴阳五雷中的,水雷擅长存储渗透,自然现象中的静电,天空大地中储存的电荷,是水雷的象征;火雷则又称之为炸雷,自然现象中的一个个电火花便是火雷的象征,跳动不息,运动不止。
水雷宁静而平稳,是积蓄的状态,基本无法运动,阴极而生阳,用少阳之力引动,才可形成阴雷。阴雷的特点是浑厚而重,如庞然大泽,在量上要超过阳雷,同时具备疗伤与渗透之效,也被称之为“雷池”。
火雷太过于跳跃,来的快去的也快,无法持久,所以要套上少阴之力,如同绳索进行掌控,从而刚猛无铸,灵动清澈,在速度与威力上要超过阴雷,同时蕴含炸劲,破山碎石只是等闲。
至于脾土之雷,则如同石磨,能引起力量的互斥与吸引,从而产生撕扯磨碎的效果,更接近于自然上的磁场。阴阳以土为基,相互融气所蕴含出来的为阴阳五行雷,兼具两者之长,阴阳和合。
这种法脉的缺点在于修行要求高,成长难度大,但相对安全。
遗憾的是,黄玄素他并不会这一脉的雷法,五雷正法一向密不外传,东方青阳说他并不知道这方面的修行方法。
虽然黄玄素猜到了对方可能是有意隐瞒,但他没办法证实,更没有能力需要,不然以他的性子会选择这种更加稳妥的路子,而不是走现在【明庶风】这种相对危害更大的一种。
【八风】本来就蕴含着八卦的象,用其中的【明庶风】练出来的雷法是典型的九宫八卦雷。
九宫八卦雷,是走从下而上,雷为木属,壮大木气逐渐成长的路子,以三焦,肝,胆为核心,鼓荡生气,孕育出性命之光,一举一动都有风雷从内生发,驱邪破晦,威力丝毫不逊色于五雷正法,虽然没有对方那样雷池,炸雷,掌心雷等种种变化,但自身却可以堪称是无垢之躯,环绕全身的雷霆可以破坏诸法,以力破巧。
这样的优点是入门相对容易,但缺点也很明显,用这种方法形成的雷霆实际上是自己的生命力,生命越壮大,生机越强烈,雷霆威力越强,但同时雷霆也在消耗自身的生机。
若是无法发掘出雷霆中新生的一面,借此淬炼自身的生命,自劫后重生,从而在毁灭与新生之中达成一种稳定的生态平衡,那么这就是敲骨吸髓,取死之道。
想要修行这一流派,而不走火入魔,或者受到天地反噬,修行者必须要达成三个条件,第一:明悟生死。同生死,轻去就,晓已往,知来者;第二:掌握身体。识身神,通生理,调气血,理脏腑;第三:平衡阴阳,分轻重,明节序,合律动,转太极。
巧合的是这三个条件黄玄素都已经满足了基本门槛,他曾经死过多次,自然已经达到了明悟生死的门槛,其中还少不了执掌部分生死权柄的【青龙】的帮助;
他自身的炼体法门,炼气法门,炼神法门都强调灵动与掌控,而配合对应的法身进一步加强了这一特点,同时生于中医世家,他从小耳濡目染,也擅长这一方面;
而本来对他来讲最难的平衡阴阳的环节,却得到了那位伟大神明的馈赠。
呵呵,天地间哪有那么巧的事?尤其是对于一个擅长推算未来的人来讲,一切都是早已谋划好的结果,在冥冥之中都有定数。
但为什么不往这个方向走呢?毕竟就当前来看,这是最好的道路与结果,就算对祂们的安排不满,那也没必要对祂们所塑造好的优秀成果不满。
爱乌不应及屋,反对个人也不应反对事实,就像祂们不隐藏对自身的掌控一样,自身也无需隐藏,光风霁月,何须藏污纳垢?
为了纪念这一个过程,黄玄素决定了,他自身的法身就命名为“霁月”吧,也好,当做这一段旅程的短暂结果。
………………………………
“你认不认输?”
一枚白色的云子落下,将黑子的大龙彻底转断,在无挽回的可能,落下这一子的东方青阳笑语盈盈的望着跟他下棋的阿难,想从他的脸上看到一些挫败与失望。
阿难子不动身色,闭眼低声诵念了一声佛号之后,将手中的黑子扔在棋盘之上,以示认输。
“没意思。”青龙躺回自身的躺椅之上,打了个响指,桌上那纵横三十三道的棋盘连带着棋子,都瞬间被木质的茶几吞没仿佛融为了一体,同他们出现的情况一样。
阿难则转动了一下佛珠,拿起了桌上的清茶慢慢饮用。
此时他除去手上的佛串以及头上的光头之外,完全不像一个僧人,身上穿着的服饰,虽然看似简单,但服装设计的风格以及不算明显的标志,都暗视出了这套服装的奢华,犹如泥塑木雕之上的金漆,刺眼到让阿难不想去看,之后闭上眼睛用心眼去观察。
自从被青龙从那无穷无尽的宇宙星空捞回来之后,他就被青龙强迫留下来和他做一段时间的玩伴,体验了一下所谓的现代生活。
相比于他原本的宇宙,确实要方便舒适了许多,但阿难并不适应这种过度舒适,以及潇洒娱乐。
这倒并不是指他本身无法适应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对于他来讲,这一切没有任何的改变,物质上的生活富足对于他来讲,也是救世的一个必然过程,这是他所期望的,然而精神上的匮乏与短缺却让他不免感到担心,众生仍然沉沦于苦海,不得解脱,甚至越发沉重。
“已有之事,后必再有,已行之事,后必再行。”东方青阳不知道从哪里拿出了一杯饮料,开始大口畅饮,而他的身侧出现了一个金属质圆筒,和一块磁铁,圆筒漂浮于半空之中。
青龙随手将磁铁放入了圆筒之中,圆筒缓慢的掉落。
“任何事物想要发展都必然会受到阻力,但阻力终究抵不过发展的过程,就像之前无数次的发展一样,终将会到来。”
“而死在生之前,虚无在存在之前,新生的前提是毁灭,所有事物也终将迎来毁灭,迎来轮回,迎来地狱,一切的试图在此之上的建造皆毫无意义,就像那徒劳的磁场,抵挡不住磁铁的坠落。”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世界的终局早已定下了框架,道法也好,科技也好,都无法摆脱与超越这一局限,因为他们的伟大都来源于局限本身。”
阿难张口欲言,想要辩驳,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回答,他是正宗的佛念修行者,与大众的印象不同,并不喜欢辩论。
辩论是为了明晰道理,而讨论这些形而上学的事物,对于改变世人的疾苦毫无作用,佛念修行者之所以又被称之为苦行修行者,这是因为重在行,而非辩论,行之则念头通达,辩论则思绪糊涂。
所需要的仅仅只是坚定信仰,思考救赎之举措,心若金刚,体亦若金刚,不退一步,方是禅心。
东方青阳饮尽了那翠绿色的液体,将那金黄的大杯随手丢入虚空之中。
“来吧,我给你看样东西。”
“或许在那之后,你会有些许改变。”
东方青阳随手一指,已经化作丛林的图书馆,瞬间开始变形,翠绿色的林海分开了道路,两旁的参天巨树皆弯下树干,像是在恭迎,伟大存在的降临与行走。
在这一条绿色甬道的入口,树木与藤蔓纠结,鲜花点缀于其上勾勒出了一道门型的轮廓,树叶繁复的枝杈以及那流散的空蒙之光,令阿难感到了些许眼熟。
他闭着眼睛试探性的询问道:“这是【空门】?”
天地九门,人三门为鬼牝玉,地三门为山天龙,天三门为应玄空。
鬼门为幽魂之所入,牝门为众生之所出,玉门为华贵之所居。